MIT本科模擬面試
學生背景: Tom,北大附中高三,SAT 2180,SUB 2400,IBT 108,GPA 95
面試人:MIT alumni,網上無法搜索到其相關背景
模擬問題(從打招呼開始模擬起):
說下你的高中生活。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或特殊的事情嗎?
答:學生自己選擇了一個和學校去日本交流的事情,住在日本home stay,想要突出自己對跨文化的興趣以及愿意主動去了解這些文化的差異性,多樣性。
但是,Tom的母親提出建議:學生從小到大最有特點的是溝通能力,不但在班級里人緣好,即使是同學間相互對立的兩個人也同時和Tom關系很好。Tom在參加學校模聯活動的時候因兩方分別代表美國和朝鮮,因為核武器問題而爭執不下,氣氛緊張。但是,經過Tom的協調和溝通,讓雙方冰雪消融,氣氛回到輕松愉快狀態。
你為什么要選擇MIT?你知道有哪些有名的MIT教授或校友嗎?
Tom所參加的數學競賽,從中獲得了什么?這占用你很多時間嗎?你是如何平衡的?
你在有什么愛好在課余時間?
出來MIT你還選擇了什么學校?為什么?
你為什么認為自己以后會全身心奉獻給MIT?
你有什么問題問我嗎?
解析:
因為面試學生對面試官的背景無法了解,但是面試官卻在邀約面試前已從學校收到了詳細的資料,學生在面試官面前已是個“透明體”。所以對自己的經歷要熟記于心,包括每件事情的發生時間,大概的過程,有多少人參與,時間地點,這個活動是否有占用你的學習時間?如果是你是怎么平衡的?遇到什么困難了嗎?從中獲得了什么經驗與感受。
一般的面試官都會問你有什么特殊的或者難忘的經歷或者你自己最大的特點,可以在面試前就選擇好最能夠突出自己特質的案例。
要從學校的網站上獲取信息,學校的特點,你所要學習的課程的特色,學院的發展經歷,學院里的人員情況等。
最重要的是所有面試官問到的重點問題,最后都要把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所面試的學校關聯在一起。提升到你為什么選擇這個學校,為什么你的特質最符合這個學校。學校為什么要選擇你。美國的大學的錄取是雙向的,找出雙方的共鳴。
Alumni面試因為學生需要臨場發揮,所以很考驗反應力的,但是因為時間比較彈性,所以會有比較多的時間調整和發揮。
建議引導:
在國外人看來這種communication ability也是leadership的一種。國外的leadership并不是你非要在一個team里面是領導。因為一個團隊是需要一個能夠凝聚大家力量,一個銜接人。
結合MIT的特點:MIT是科學家的搖籃,在那么多智商超高,超強的人的校園環境下,我如果以自己的能力潛心研究,我能夠看到自己一路下來,出色的完成本科學業,完成Ph.D,最后成功的做一個Professor。但是我在想,我能為MIT做什么呢?我有很多科學家所沒有的leadership,我希望用我的這個能力,把這些有著超強能力和背景的科學家結合在一起,讓他們能聚起來,就像分子越來越多的質量的變化,最后會產生質的飛躍,發生“核聚變”,我想用我的這種能力來加速科技的發展,推動人類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