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北美時報》日前發表署名評論稱,加拿大留學生學費有持續上漲的趨勢,財政不景氣使得加拿大政府似乎總是無力撥出更多的款項來針對教育,這使得他們“被迫”在學生身上想辦法,這些不得不讓人不擔心加國大學不會成為英國第二。
文章摘錄如下:
雖然英國并沒提出教育產業化,但事實上英國的大學教育已經成為英國的一大產業。在過去的5年里,英國大學的非歐盟留學生人數達到1/4左右,他們交給各個大學的學費總計超過250億英鎊。現在英國每年招收的非歐盟留學生在25萬名左右,其中中國學生最多,大約有5萬名。而隨著人民幣升值,海外留學熱潮一直不斷上升。
12月9日,英國各大學反對狂加學費再次發生抗議示威游行。報道稱,抗爭示威其實早已持續有段時日,但以本次最為激烈,王室遭到沖擊,王儲查爾斯王子和夫人卡米拉乘座勞斯萊斯豪華防彈房車正驅車前往倫敦的一家劇院,當座駕途經西城區,正巧遭遇示威者,受到攻擊,車窗出現裂紋,車身被涂油漆,卡米拉受到驚嚇。警方拘捕至少26名示威者。最少43名示威者和12名警員受傷。英國警方發表聲明,宣布對過去一個月抗議增加學費的學生示威中出現的犯罪行為展開調查。倫敦警察局表示,任何被認定在學生示威過程中積極參與犯罪的人都將受到起訴。
調查、起訴,任何國家機器對此事件無非類似做法,對與錯暫且不論,只是被轉嫁侵害的學生利益,實在難以承受。筆者一個朋友在英國完碩士學位后移民多倫多剛剛半年多,他很是慶幸自己終于移民至此地,對于上述新聞,他個人的感受是,逃脫英國是上策。如果財力不夠千萬別去英國留學,先不說學費,單是 生活費就高昂得要命,倫敦的物價要超過多倫多兩倍,朋友稱,他本人所居住的兩室一廳公寓月租金要兩千多鎊,相當于三千多加元,這在 多倫多是不可想像的。英國大學因其老牌太多,動輒超過百年,房子雖古樸但陳舊,室內面積狹小局促,陰森森的房子相當普遍,而加拿大的物價和學費相對來說都比較合理,還因為加拿大是獨特的移民國家,氣氛明顯要比英國 好,這位朋友認為,英國如果學費改革沒有獲得成效,資金無法獲得保證的 話,大學的名聲必定難保,等到多年以后,英國大學把這些老本吃光了,就鐵定無法與加拿大的競爭。
那么,無奈的學生是否應該承受這樣巨大的壓力?這種長期困擾教育的資金缺口問題是否應該轉嫁給學生?據稱,英國政府因國家財政不足以支撐現有的龐大教育支出,而削減大學教育經費的這一決定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英國經濟緩步復蘇。而同時也會有更多節省出來的錢能夠被用到改善中小學教育上。此次英國大學大幅削減超過40億英鎊教學經費,這項削減經費計劃包括裁減30億英鎊大學教學經費和10億英鎊大學研究經費。而由此帶來的會有本地學生因難以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而選擇不上大學,但富人是不在乎漲出來的這點兒錢的,而窮人又能享受到各種補貼,那么,只有中產階級將成為此次學費改革最大的受害者。另稱,即便可以收取更高的學費,但還是不足以彌補由于政府教育經費消減所帶來的經費不足,將會有一定程度的師資裁員。因此,讓人不由得擔心的是,現有的大英帝國的、聞名遐爾的教育質量會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