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自中國的入學申請,德國高校很頭疼。
2001年,德國在北京設立了留德人員審核部(APS)。官方解釋此部的設立初衷時表示,“審核部和德國使館簽證處合作,為中國學生和學者提供簡化留學簽證的程序”。但熟悉內情的人士指出,APS的主要工作就是“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德國大學錄取條件,審核學習材料的真實性”。
證明自己“沒有造假”,這成為申請德國大學的必經流程——中國學生必須先向APS遞交審核申請,獲得審核證書后才能申請德國高校。
德國從政府層面統一為“來自中國的入學申請”獨家設立這道審查真實性的門檻,這樣的“待遇”只能證明:中國學生的造假數量和造假手段已經泛濫成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德國高校的“反造假”行動在無奈中不斷升級,可是仍有一定比例的“漏網之魚”。
9年來,德國高校享受了APS在華進行的“事先真實性審查”的成果,把很多“造假學生”擋在了門外。但近來,問題又出現了。一些高校發現,APS并非萬無一失!“每年有一定比例的漏網之魚通過審查,進入德國高校”。這些高校是在學生的專業學習過程中發現疑點的,再度審查學生材料后,果然發現了問題。
當記者向APS方面求證“漏查率”時,APS并沒有做出答復。但事實上,部分德國高校已經悄然升級了“反造假行動”——一場德國高校自行組織的“二度審查”已經啟動。
10月23、24日,記者從中國國際教育展上海站獲悉,目前德國的部分高校,不僅要求留德中國學生照例向APS提出審核申請,同時要把遞交給APS的審查材料郵寄一份到德國高校,高校將再進行一道審查。
APS的審查,已經相當嚴格。根據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華使館印發的《APS申請指南》,留德申請人需要遞交的材料包括審核部在線注冊證明,并附上近期2寸證件照、身份證復印件、護照復印件、從小學到高中的畢業證書復印件、大學錄取花名冊公證件。大學在讀生須提供大學在讀證明的公證件,畢業生則要提供大學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公證件。自大學階段開始的證明、公證件,必須由學校教務處或檔案室或學籍管理辦公室等校級部門蓋章,系級蓋章無效。
提交基本材料只是第一步。緊接著,APS將組織申請人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