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孩方思羽(中)和室友的接待家庭,很巧的都是林耀賢(左一)、陳佩珊(右二)夫婦。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為了幫助國際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地生活,適應新環境,新加坡管理大學從2006年8月起,推出“殷勤好客家庭計劃”(簡稱“好客計劃”),由本地家庭自愿報名參與,幫助留學生順利度過第一年的過渡期。
新加坡管理大學在四年前推出的“殷勤好客家庭計劃”(Host Family Programme),獲得積極反饋,該好客計劃已經從最初的10個家庭,增加到60個。去年,新大也因為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幫助國際學生適應新環境的項目,包括好客計劃,而獲得旅游局頒發的教育獎之一——“新加坡國際學生最佳東道主——學校單元”獎。
盡管好客計劃主要針對大學第一年,很多家庭卻始終和學生們保持聯絡,建立了細水長流的友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接待家庭和學生往往看似“天作之合”,在每年一度的介紹晚宴上驚訝地發現彼此有很多共同話題,其實是新大國際學生事務部門在幕后“作美”的結果。
新大學生事務處高級經理沈美伶介紹說:“我們根據雙方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等方面,盡量作出比較合適的安排。我們也會考慮到接待家庭的孩子的年齡,看是否可以安排年齡比較接近的學生。”
接待家庭:蔡木榮夫婦 留學生:秦臻(來自中國青島)
2006年1月,20歲的秦臻從氣候溫和的中國青島,來到這個陌生的赤道島國。除了天氣熱得受不了,新的語言環境也讓他感覺像熱鍋上的螞蟻。經過半年多的適應期,秦臻于8月正式踏入新大課堂,卻發現自己的英文能力還是不足以應付新大的諸多專題作業。
四年后,主修金融與經濟學的秦臻,講了一口流利的英語(論壇),求職路上過關斬將,并在今年7月正式成為知名金融資訊公司彭博社(Bloomberg)的一員。作為秦臻的接待家庭,蔡木榮夫婦對秦臻贊不絕口,但秦臻卻認真地說:“木榮給我的幫助很大,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在這段日子里,他扮演著很多角色。”
在衛理公會感恩堂慕會的蔡木榮夫婦,是2006年新大首屆好客計劃下的十個家庭之一。蔡木榮(49歲)說:“一個年輕人背井離鄉生活,很不容易。我們希望在他遇到困難時,可以幫他一把。”
從2007年的華人新年到去年的圣誕,每逢佳節,秦臻都無暇“倍思親”,而是匆忙趕往蔡木榮一家的聚餐等活動,和蔡家三個21歲、19歲和14歲的孩子也日漸熟絡。秦臻的母親飛來看望兒子時,兩家人也會小聚,聊聊家常;秦臻從印度交流回來,也不忘聯絡蔡木榮,說說自己的見聞。
就職于美國友邦保險公司(AIA)的蔡木榮認為說:“秦臻很有教養,在學習上也沒有問題。我們更多地是給他一些有關新加坡社會或職場方面的建議。”秦臻也說:“留學生往往不太了解本地有怎樣的工作機會。參加求職面試之前,我向木榮了解了本地情況,這對我申請工作,也有很大幫助。”
秦臻的母親曾多次邀請蔡木榮一家到青島作客,蔡木榮夫婦表示,將來有機會一定會去青島看看。秦臻笑著說:“到時候,就該讓我們也當一回接待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