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頂級名校WUSTL金融學碩士
作者 本文作者系金東方國際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北美名校項目部技術總監張偉用,本文發表于《留學生雜志》,發表文章略有刪減。
在留學申請大軍中,“二戰”代表著奮進,榮耀,它是眾多優秀學生申請美國頂級名校必經之路;“二戰托福,GMAT,GRE”,一代一代精英學生通過“二戰”證明自己的實力,藉此獲得美國頂級名校青睞。在我歷年的學生中,“二戰考生”也不少見。我被他們堅持不懈精神深深感動;懷著這種感動,就多了一份責任,帶著他們和家庭殷殷的期望,我盡力引領他們步入美國頂級名校的殿堂,也深為此自豪。但是,在我的學生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二戰申請者”,在他們順利實現美國頂級名校夢想后,我自豪之余,也多了一份感慨。
金融碩士的申請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相信都會是一個永遠熱門的話題,當今社會經濟已經被金融給“綁定”了,企業或個人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和金融緊密相連。通往美國頂級名校金融學碩士的朝圣者,他們樂此不疲,且越戰越勇。有這么一個學生,個人條件非常優秀,中央財經大學市場營銷學本科,輔修金融,GPA 3.5+,“二戰”托福640+,GRE 1400+,本科期間每個暑假有著亮麗的實習經歷,還參與一個副教授的課題并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加上一大堆榮譽和獲獎,放眼全中國,也可以傲視群雄了。遺憾的是,第一次在某留學機構DIY批量生產的服務中,申請二十五所美國名校市場營銷學博士全軍覆沒。這段經歷曾經讓他陷入了人生最低谷,不過他很快又重新站起來,跑遍了全北京各大留學機構,誓要找到一個留學專家重整旗鼓。在父親朋友的引薦下,他來到了我的辦公室,探詢“二戰”前景和策略。詳情了解情況之后,我對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愿意指導他申請。他卻猶豫了,之前慘痛教訓記憶猶新,他也拿不定主意到底該聽誰的,他咨詢的每一家留學機構都向他拋出了橄欖枝。為了消除他的顧慮,我幫他分析了“一戰”失利的原因:
一.選校策略錯誤。本科生直接申請商學院博士的成功率慘不忍睹!拿今年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錄取數據來看,商學院博士申請人數603,一共18人入讀;其中市場營銷學方向申請人數100,3人入讀,比例為3%!試想,此類群體牛人無數,其中不乏清華北大高材生,以及來自世界的精英,角逐幾個名額,錄取前景慘淡。
二.文書缺乏亮點。簡歷只是羅列了一堆獎勵榮譽和實習經歷,看不出學生的任何優勢;PS和Essays 套話較多,沒有針對學生能力做重點闡述;三個推薦信明顯出自一人之手,Outstanding 一詞重復用了八遍之多!兩個教授推薦信部分內容重復。
三.申請思路沒有重點,整個申請只是就學生情況做了一個泛泛的全面介紹。這是申請的大忌,很多名校的優秀學生,諸如清華北大人大此類,流傳甚廣的一個“謠言”是:反正我的成績已經足夠申請美國很好的大學了,又考了托福和GRE或者GMAT的高分,隨便申請二十來個大學,材料不用怎么做,肯定可以申請到幾個大學的。事實上,美國名校從來不缺優秀的學生申請,在錄取的時候,錄取的學生自然是各方面優秀的全能生,但并不是每個全能生都能夠獲得錄取,因為名校更青睞有個性特點的申請者,以增加其校園文化diversity(多樣化)。
四.后期跟蹤不到位。該生偏內向,在某些面試中準備不足,也沒有主動和教授聯系,無法獲得任何教授的進一步了解。名校的商學院面試至關重要,如果申請者不具備良好的口才和靈敏的反應,很難在將來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另外,中國申請者喜歡提供“虛假情報”,美國名校對此更是“咬牙切齒”,而面試是揭穿此種不良行為的做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