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到達奧克蘭機場的時候是清晨六時,空氣中泛著潮濕的清冷———這是南半球的初秋,樹上的葉子有些微的泛黃,但草兒卻依然嫩綠。接我們的大巴直接離開奧克蘭向陶朗加駛去,在那些矗立在路兩邊的廣告牌上,我學會的第一個新單詞叫“Kivi”。
Kivi,奇異遍地!
在英語的基本詞匯中,應該找不到Kivi這個單詞。它的字源來自于毛利語,是“奇異”的意思。新西蘭似乎遍地都有“奇異”的東西:Kivi Bird,奇異鳥,一種喙特別長、渾身毛茸茸的、胖胖的、不會飛的珍稀鳥類,乃新西蘭的國鳥;Kivi Fish,一種有點瘦長的魚,魚肉鮮嫩,是海鮮市場里比較受歡迎的食用魚,不過我不確定它的中文名是否就是直接譯為奇異魚;還有Kivi Fruit,奇異果,這是目前新西蘭出口量最大的水果,在中國,它的名字叫獼猴桃。
說來有趣,新西蘭奇異果正是從中國的獼猴桃演變而來的。一百年前,新西蘭女校長伊莎貝爾來中國旅游,拜訪了她在宜昌傳教的姐姐,并輾轉千里把中國的獼猴桃種子帶回了新西蘭,轉送給當地的果樹專家。之后,這些種子到了當地知名的園藝專家亞歷山大手中,培植出新西蘭第一株奇異果樹。當時,奇異果還不叫Kivi Fruit,直到它要出口,要有一個更具“毛利風味”的名字時,有人想到了奇異鳥,因為二者同樣具有毛茸茸的外觀,于是才有了Kivi Fruit的名號。如今在新西蘭,奇異果有一個專門的國際行銷公司Zespri,由2700位果農共同擁有,所有出口到國外的奇異果統一打上Zespri品牌,這就是為什么,無論是在亞洲、歐洲或者美洲,你所見到的新西蘭奇異果從來都只有一個品牌:Zespri Kivi Fruit。
這個時節正是奇異果成熟的季節,果園里到處都是沉甸甸的果實掛滿枝頭的豐收景象。新西蘭人口稀少,每到秋天需要大量勞動力采摘果實的時候,相關公司總會到世界各地召集人力。因而當我走進果園參觀時,就像來到了一個小小聯合國,不同膚色、來自不同地域的年輕人在此手腳麻利地采摘果實,像一只只袋鼠一般———裝奇異果的籃子就挎在他們的胸前。
奇異果摘下來的時候是硬的,得等上好多天才能變軟,才能吃。在新西蘭的那幾天,我的背包里天天都裝著我從果園里摘下來的奇異果,而且還嚴格按照提示,把它們和蘋果、香蕉裝在一個塑料袋里,以便讓奇異果軟得更快??墒呛苓z憾,直到去機場之前,它們也沒有軟熟到可以吃的程度,我只好將它們留給了司機。
好在幾乎每一天,我都能嘗到被做成各類美食的奇異果。早餐時的沙拉、午餐時的甜品、晚餐里的主菜,只要你想吃,在不同的餐廳你都可以點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