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常青藤名校的由來
以哈佛、耶魯為代表的“常青藤聯盟”是美國大學中的佼佼者,在美國的3000多所大學中,“常青藤聯盟”盡管只是其中的極少數,仍是許多美國學生夢想進入的高等學府。
常青藤盟校(lvy League)是由美國的8所大學和一所學院組成的一個大學聯合會。它們是: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康涅狄克州的耶魯大學,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羅德島的布朗大學,紐約州的康奈爾大學,新罕布什爾州的達特茅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賓夕法尼亞大學。這8所大學都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學,歷史悠久,治學嚴謹,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政界要人、商賈巨子都畢業于此。在美國,常青藤學院被作為頂尖名校的代名詞。
常青藤盟校的說法來源于上世紀的50年代。上述學校早在19世紀末期就有社會及運動方面的競賽,盟校的構想醞釀于1956年,各校訂立運動競賽規則時進而訂立了常青藤盟校的規章,選出盟校校長、體育主任和一些行政主管,定期聚會討論各校間共同的有關入學、財務、援助及行政方面的問題。早期的常青藤學院只有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和普林斯頓4所大學。4的羅馬數字為“IV”,加上一個詞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所以又稱為常青藤盟校,后來這4所大學的聯合會又擴展到8所,成為現在享有盛譽的常青藤盟校。
這些名校都有嚴格的入學標準,能夠入校就讀的學生,自然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學校很早就去各個高中挑選合適的人選,許多得到全國優秀學生獎并有各種特長的學生都是他們網羅的對象。不過學習成績并不是學校錄取的惟一因素,學生是否具有獨立精神并且能否快速適應緊張而有壓力的大一新生生活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學生的能力和特長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一關,高中老師的推薦信和評語對于學生的入學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學校財力雄厚,招生辦公室可以完全根據考生本人的情況錄取,而不必顧慮這個學生家庭支付學費的能力,許多家境貧困的優秀子弟因而受益。有錢人家的子女,即使家財萬貫,也不能因此被錄取。這也許就是常青藤學院歷經數百年而保持“常青”的原因。
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1754年由浸信會教友所創,現在是私立非教會大學,是全美第七個最古老大學。現有學生7000多人,其中研究生近1500人。
該校治學嚴謹、學風純正,各科系的教學和科研素質都極好。學校有很多科研單位,如生物醫學中心,計算機中心、地理科學中心、化學研究中心、材料研究實驗室、Woods Hole海洋地理研究所海洋生物實驗室、Rhode 1s1and反應堆中心等等。設立研究生課程較多的系有應用數學系、生物和醫學系、工程系等,其中數學系海外研究生占研究生名額一半以上。
布朗大學的古書及1800年之前的美國文物收藏十分有名。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私立綜合性大學,位于紐約市。該校前身是創于1754年的King’s College,獨立戰爭期間一度關閉,1784年改名力哥倫比亞學院,1912年改用現名。
哥大知名的研究生院包括商學院、新聞界名人約瑟夫·普利策1912年創辦的新聞學院以及教育學院等。
哥倫比亞大學商科研究生院1977年全美排名第七,其MBA課程的最大特色就是靈活有彈性(flexibility),學生可以在1月、5月或9月開課的任一學期就讀。該院比較歡迎海外學生。在課程設置上它也銳意進取,特別是設立了國際化(Globalization)、全品質(Total quality)、道德(Ethics)和人力資源管理4大主題,所以有“21世紀課程”的美譽。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研究生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和心理健康學方面的綜合研究生院,1997年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第一。它擁有眾多的研究中心,是美國上述學科最好的研究生院之一。
該校本科學制4年,每年2個學期。學生入學條件較高,除要求學生在中學學習一定門類的學科外,還要求參加學術能力傾向考試。該校注重教學質量,聘用優秀教師,實行小班授課。并重視學生的外語學習,開設71種外語課,是美國教授外語語種最多的一所大學。學校培養了不少知名人士。在教師和畢業生中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有物理學家米利肯(1923),化學家蘭米爾(1932),生物學家摩爾根(1933)等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