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發布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人才規劃綱要》),其中很多提法讓人耳目一新,中國已經開始把吸引海外國際化人才提上議事日程。那么什么樣的人才是優秀的國際化人才?留學生怎樣才能脫掉“海待”的帽子從而晉升為國家需要的國際化人才?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當前最缺科技領軍人才
對于國際化人才有著這樣一種界定,是指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以及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能力達到國際化水準,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高層次人才。從意義的角度來看,培養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是使我國在人才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從而增強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競爭實力的有效手段。
對于當前我國最需要的國際化人才,胡錦濤總書記曾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作出了這樣的強調:要以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的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設宏大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提出要加大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開發力度,下大氣力解決金融財會等經濟重點領域的人才培養。
參考“國家計劃”規劃留學
在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東方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廣東分中心主任張菁老師看來,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有賴于教育的國際化。隨著教育國際化的深入,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國內教育機構都應當更新觀念,以全球性的眼光選擇優質教育資源項目,共同培養具有國際理念的復合型人才,使培養的人才在人才國際化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能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對于留學生來說,要想成功晉升為搶手的國際化人才,那么在留學規劃的時候就要將國家的經濟戰略定位與個人的興趣愛好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和家長在篩選優質教育資源時,注意要查看所選的學校、專業是否符合國內或本地經濟人才戰略儲備需求,是否是政府重點扶持發展的人才戰略方向,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及執業的國際化程度。作為國家留學基金委唯一直屬機構———東方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已與英、法、德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千所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涵蓋高中到博士的學位課程,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和家庭量身定做全方位的留學教育方案。
在留學信息的選擇上,張菁建議學生和家長在出國留學前可通過報紙、網絡等不同渠道獲得一定的留學信息,從官方教育信息平臺如國家留學網、教育涉外監管網等了解正規國外院校辦學信息,挑選優質的留學項目及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