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GRE閱讀機經:
長文章韓國民族和國家
大意概括:
第一段:二十世紀大部分時候,學者普遍接受一個觀點是民族在現代國家之前就已經存在很久,以及 民族給國家的建立提供了社會和文化的基礎。這個觀點之前被應用到韓國身上,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韓國民族在有歷史記錄初期就存在。但西歐的一些歷史學家質疑民族是一個很久之前就有的實體。G和A兩個人在研究歐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一些例子后聲稱民族是現代才有的概念,是在現代國家中通過學者或者統一組織的宣傳而帶來的不同群體間形成的一種身份認同感的合成。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國家創造了民族。
第二段:Younger Koreanists,開始將這種模式應用到韓國。這些學者指出:首先韓國那些隔絕的前現代的村莊里的人顯然不會認為自己和其他村莊的人是同胞;其次韓國那些精英和前現代歐洲的精英一樣,他們的眼光應該是世界性的,也不會將自己局限到某個群體里;最后他們發現“民族”這個詞本身就是來源于日語,在20世紀初才傳到韓國。因此他們覺得韓國“民族”在20世紀初才在韓國出現。
第三段:總的來說,在韓國有兩派觀點,分別是“primordialist”和“mordernists”,前者認為民族是永恒存在的,后者認為民族是現代化的產物。兩者的觀點都有問題。7世紀K,P,S那些地方的人不大可能覺得他們具備大“韓國”collectivity.另一方面,朝鮮半島上的居民比G和A所研究的人有更長歷史的統一的political collectivity.不僅韓國存在的悠久歷史表明了他可以給那種統一度提供基礎,而且韓國中央集權的政體也表明他們這種有組織性的行為可能創造了某種有身份認同感的homogenous collectivity.
第一題:文章主要目的是?
文章主旨是在評價“primordialist”和“mordernists”兩種觀點。因此選A評價關于韓國民族起源的兩種不同觀點。
第二題:在第三段選一個句子支持了Younger Koreanists的觀點。和Younger Koreanists,觀點同的是“mordernists”的觀點,因此選“7世紀K,P,S那些地方的人不大可能覺得他們具備大“韓國”collectivity”
第三題:作者會同意下面哪個關于G和A研究的陳述?
在最后一段體現作者觀點,作者認為“另一方面,朝鮮半島上的居民比G和A所研究的人有更長歷史的統一的political collectivity.”因此選B,民族是一個完全現代的現象在韓國這個例子當中不適用。
第四題:根據文章,韓國和“歐洲,拉丁美洲,東南亞例子”的區別是?
根據最后一段,他們的區別是國家或者說類似國家的這樣一種的具備身份認同感的共同體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前者是很早就有,后者是現代才有。選C,一個統一的國家范圍的政治實體什么時候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