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文章《美國南北戰爭》 題目:4道
老師點評
本文的話題與美國南北戰爭(也叫美國內戰)有關。美國南北戰爭是在GRE的填空題和閱讀題以及TOEFL考試的閱讀題中經常出現的話題,如果同學對相關概念和知識較為熟悉,考試時就會有比較大的優勢。應該掌握的知識包括:南北戰爭發生的大概年代、南北戰爭雙方的組成(Union 和 Confederacy)和立場(廢奴和保奴)、南北戰爭爆發的原因和經過、南北戰爭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等等。與此同時,考GRE和TOEFL的同學也應該熟悉美國的其他重要歷史事件、人物以及美國的基本政治常識。
題目及參考答案
1.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
主旨題。從上面的文章大意可以看出,文章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不同時期的歷史學家對于美國南北戰爭中支持北方的南部聯邦的Unionists這些人的研究。因此參考答案是:文章追溯了一個歷史研究的特定領域的發展。
2. 文章第三自然段提到的歷史學家最有可能同意下面哪一個關于南方的Unionists的說法?
細節題。首先定位到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提到的歷史學家們的研究強調的是Unionists的個人經歷,所以他們應該認為要理解Unionists,就必須從他們的實際經歷入手。因此,參考答案是:Unionists在政治上對北方的擁護,必須聯系那些影響他們在內戰時實際生活的因素來理解。
3. 關于20世紀30年代之前對于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研究,文章暗示了下面哪一點?
細節題。文章中提到20世紀30年代之前是在第一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說之前研究美國南北戰爭的歷史學家都忽視了南部聯邦這些支持北方的Unionists,所以參考答案是:絕大多數20世紀30年代的歷史學家都幾乎沒有分析過南部聯邦的Unionists的生活和動機。
4. 下面哪一個能夠最好地概括第二段最后一句話的作用?
作用題。第二段最后一句話說,那段時間對于Unionists的研究還是以南部聯邦為中心的。這句話的作用在此處應該是概括了那個時期對于Unionists的研究重點,并且與接下來的更新研究重點進行對比。因此,參考答案是:指出了南北戰爭研究中的一個研究趨勢,這個趨勢與后面更新的研究趨勢是不同的。
二、短文章《本杰明 富蘭克林》 題目:2
文章大意
本杰明富蘭克林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自力更生的人(quintessential self-made man), 沒有人去指導他。但是實際上,他獲得了很多指導,他的科學研究也都是跟人合作完成的。后面舉了一個他跟人合作的例子。最后一句話說,之所以大家認為他是自力更生的一個人,是因為歷史通常都喜歡把一個團隊的功勞歸功于一個人。
題目大意
1. 下面哪一個能夠概括最后一句話的作用?
參考答案是:它以更廣泛的學術現象的形式,解釋了富蘭克林給人們留下的自力更生的印象。
2. 文章中提到某一個人的目的是什么?
這個人是出現在中間那個例子中的。這個例子顯然是為了說明,富蘭克林并不是一個自力更生、不靠別人的人。因此,參考答案為:詳細闡述一個作者所不同意的關于富蘭克林的觀點。
三、長文章《騾子和人》 題目:3
文章大意
一本民間故事集《騾子和人》(Mules and Men) 在一九三幾年出版的時候跟作者最初心中想的版本不一樣。出版的版本中作者把自己帶入了故事講述中。最近人們發現作者有另一個版本的手稿,這個版本中作者沒有把自己帶入故事講述。
第二段解釋說,之所以作者改寫了原版可能是應出版商的要求。后面說有個學者認為黑人的文學追求的就是作者不要把自己帶入故事講述中。因此,這個故事集的作者的原版手稿是很有遠見的。
題目大意
1. 選擇對于這個故事集的作者改寫了原版手稿這件事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的句子。
參考答案: 說之所以作者改寫了原版可能是應出版商的要求那句話。
2. 文章暗示這個故事集的作者在寫原版手稿的時候做了什么?
參考答案是:沒有加入任何自己的評論,來呈現故事的原貌。
3. 詞語替換題。哪一個詞能夠替換文中的present (呈現) 這個詞?
參考答案:offer (提供)
四、邏輯單題
某個城市有兩種類型的路。一種是政府修建的road,并且政府為了減少這條路上的交通事故,施行了很多相關的措施。另一條是private path,很多司機除了開車開過public road也喜歡走這條private path。最后統計發現,政府致力于減少交通事故的道路與private path上的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一樣多。但是這個發現并不能說明政府減少主路上的交通事故的政策沒有效果。
題干:以下哪個選項最能加強『政府為了減少主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所采取的措施是有用的』這一說法?
【4月8日GRE閱讀Section2】
一、閱讀——長文章《寡婦的財產繼承》
本文有全文和原題,見新東方精講精練B課程講義
題目
1.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
主題題。瀏覽全文,可以看到整篇文章主要都是在講Chester郡和費城的遺囑模式的變化,并且用當地的特征的變化來解釋這種遺囑內容的變化。因此,參考答案是:將一個歷史現象與經濟學和人口學變化聯系起來。
2. 文章提到了下列哪一個選項作為獲得固定比例的農場農產品的優點?
細節題。定位到提到固定比例農產品的句子,即:“這種帶有農產品分配的遺囑能夠一定程度上保護寡婦不受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早期的美國常見的經濟波動的影響。這種安排能夠比以現金形式發放的年金更好地保護她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為現金的價值可能會下跌。相反,在蕭條時期,如果價格大幅降低,她無法從出售農產品中獲得利潤,她也至少還有食物。”因此,參考答案是:它在好的經濟條件和壞的經濟條件下對農村的寡婦都很有用。
3. 文章的作者暗示,第二段開頭提到的“比例大幅下降”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
細節題。定位到文章第二段開頭,并閱讀緊接著這句話的幾個句子:“…比例大幅下降,…這種變化部分反映了這個郡特征的變化。隨著田園之中的小鎮的崛起,更多的人開始從事非農業的工作。”另外,最后第三自然段整段都是在解釋這種遺囑模式的變化。第三段中提到了” 他們之所以把所有的東西都留給他們的妻子,是因為他們很看重他們妻子的商業意識。”顯然,這種下降的原因是因為Chester郡本身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非農業的工作。并且這些人信任自己妻子的商業意識。因此,參考答案為:從事非農業工作的男人們相信他們的妻子有能力經營家庭的生意。。
4. 文章暗示,在1800年到1830年之間,在費城的遺囑模式和在Chester的遺囑模式之間有什么不同?
細節題。解題的關鍵在于兩個年份。在原文中定位到兩個年份的出現的地方:
描述Chester郡的句子:1830年之后的20年中,這種分配一部分房屋和農場產品給寡婦的遺囑比例大幅下降,而把整個不動產全部給寡婦的比例則有上升。
描述費城的句子:隨著費城變得更加的工業化,大概在1800年之后,立遺囑的人越來越多地選擇把所有的不動產留給妻子。
從這兩句話可以推斷出,Chester郡是在1830年之后才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整個不動產全部留給妻子;而費城從1800年開始,就有很多人把整個不動產全部留給妻子。因此可以推斷出,1800年到1830年之間費城和Chester郡縣之間的區別就在于,費城的遺囑中將房屋和供應品的一部分留給寡婦的較少,而把整個不動產全部給寡婦的比例較多。因此,參考答案是:費城的遺囑中將房屋和供應品的一部分留給寡婦的比例比Chester郡要少。
二、長文章《CO2與造林》 題目:3道
本文有全文和原題,見新東方精講精練B課程講義
題目1. 關于造林,本文暗示了下面哪一項?
細節題。定位到文章第一句,第一句說造林行為能夠減少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本題的參考答案是:造林能夠起到明顯改變大氣的作用。
2. 關于山區松甲蟲,文章暗示了下面哪一項?
細節題。定位到文章講述山區松甲蟲的句子,可以看出關于山區松甲蟲的信息有兩點:1. 山區松甲蟲能夠將一大片松林變為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2. 山區松甲蟲活躍的原因是冬天的最低氣溫上升、夏天的溫度和干燥程度上升。基于這兩個信息,可以確定答案是:在夏天比較陰冷、潮濕而不是溫暖、干旱的地方,它們造成的破壞可能會小一些。
3. 根據文章,下列哪一個會被土地擁有者對于樹種的選擇所影響?
細節題。定位到土地擁有者對于樹種的選擇出現的這句話:“第三個可能的限制因素是在私人森林領域土地擁有者的行為,包括對于樹種的選擇以及對于森林管理的投入程度。”從這句話顯然可以看出,土地擁有者對于樹種的選擇是對于造林和重造林活動減少二氧化碳方面的限制因素。因此,參考答案是:公共造林和重造林項目的成功與否。
邏輯單題:《干洗店》題目大意 文章是關于有一個地方的四個干洗店的。文章說今年跟去年相比,這四個干洗店獲得的收入占這個地方人們花在干洗上所有的錢的比例相對去年都上升了。問一定能得到下列哪一個結論。
分析 假如這個結論不成立,即去年這個地方只有四家干洗店,那么這四家干洗店去年獲得獲得的收入占這個地方人們花在干洗上所有的錢的比例之和應該就等于100%,而今年四個干洗店獲得的收入占這個地方人們花在干洗上所有的錢的比例相對去年都上升,那么四家店的比例之和就會大于100%,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去年這個地方的干洗店數量一定不止四家。
答案 去年這個地方的干洗店數量一定多于四家。
三、短文章《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 題目:2
文章大意 文藝復興時期強調要畫的真實,但是有一個問題是畫家沒有材料來體現真實的色彩。雖然顏料的價格降低了因此漸漸地允許人們去混合顏料了,但是之前禁止混合顏料的傳統還是存在。結果就是,直到油畫的出現之前,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都面臨著需要畫的真實準確這個新的要求,但是手上掌握的顏色范圍并不比中世紀的畫家多的問題。
題目大意 1. 從文章中可以推斷出,跟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相比,中世紀的畫家有什么不同?
細節題。定位到中世紀畫家,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與中世紀畫家的區別在于,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要求畫的真實準確,也就是說中世紀的畫家不需要畫的真實準確。
參考答案:中世紀的畫家不那么重視對自然的真實描繪。
2. 作者暗示,文藝復興時期對于混合顏料的態度是?
細節題。本題用排除法。最后參考答案是:這種態度部分受到了顏料價格的影響。因為文章中提到了,由于顏料價格降低了,漸漸地允許人們混合顏料了,這就說明對于混合顏料的態度部分是受到顏料價格的影響的。
四、短文章《消費者抵制》 題目:2 (只回憶出1道)
文章大意 8世紀愛爾蘭的一個報紙的編輯呼吁大家抵制進口貨物。歷史學家們認為這種消費者抵制(consumer boycott) 是從美國起源的,然后傳到愛爾蘭的。但是,另一個歷史學家說,早在更早的時候,愛爾蘭就有對進口貨物的抵制,這種抵制跟后來美國的消費者抵制是很像的。(言下之意即認為,消費者抵制不是從美國起源的)。
題目大意 1. 文章主要目的是?
主旨題。文章顯然敘述了關于消費者抵制的兩個不同的觀點,因此參考答案為:引述關于一個問題的不同觀點。
【4月8日GRE閱讀Section3】
一、長文章《甲殼綱動物》 題目:3 (未回憶出題目)
文章邏輯 之前的觀點認為Arthropod Crustacean (甲殼綱動物) 與另一類動物是從同一個祖先進化來的。但是Martin認為它們是獨立進化來的。在Martin的理論中,它們之所以擁有相似的特征,可以用趨同進化的理論來解釋。有一個證據可能會削弱Martin的理論, 但是科學家又發現Arthropod Crustacean和這類動物在神經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它們應該不是從同一個祖先進化來的。
評論趨同進化 convergent evolution, 指的是兩種不具親緣關系的動物長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環境,或曰生態系統,它們因應需要而發展出相同功能的器官的現象,即同功器官(來自維基百科)。比如鳥類、蝙蝠和昆蟲,雖然不具有親緣關系,但是都進化出了翅膀。趨同進化在GRE考試中經常出現,希望同學們能夠掌握這個知識。有一篇講pinnipeds, sea lions and walruses的GRE老文章,邏輯跟此文非常相似,同學們可以參考。
二、短文章《本地物種和入侵物種》題目:2 (只回憶出1道)
文章大意 雖然大家能夠舉出很多例子,說明入侵物種導致了本土物種的大量減少或者滅絕,但是目前沒有任何案例中存在證據說本地物種的滅絕是入侵物種與本土物種之間的競爭所導致的。
題目大意 1.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指出在入侵物種的某種特征是與本地物種的滅絕無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