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位考生參加完新GRE考試之后總結(jié)的新GRE備考經(jīng)驗,希望各位考生看完后能夠受到一些啟發(fā)并認真?zhèn)淇迹@得理想的成績。各位考生可以掌握這些新GRE備考經(jīng)驗,來更好地沖刺考試。在備考GRE的道路上,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輕言放棄,要堅持到最后一刻看到奇跡的發(fā)生。
本人7.7 二戰(zhàn),成績160+169,一戰(zhàn)是156+170,雖然verbal只比上次高了4分,數(shù)學還低了1分,但是還算比較滿意。我二戰(zhàn)準備了一個月左右,中間還有期末考試,本人還找了個女朋友,嘿嘿~所以二戰(zhàn)準備時間不是特別充分。之所以說是非主流備考之路,是因為我既不天天刷單詞也不刷題。本人一戰(zhàn)前做了OG,陳圣元的18個section,36套中的10套,紅寶看過三四遍,后面就放棄了。二戰(zhàn)陳圣元做到52個section,36套做了18套,背了背巴朗800核心單詞。
先聲明本人非牛,學校連211都不是,中學基本沒怎么學英語。不過上大學之后大二一年把托福搞定了,閱讀滿分,也為將來GRE的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chǔ)吧。因此雖然我備考GRE的時間短,但是學英語的時間卻比較長。
我的備考思路就是重質(zhì)量而輕數(shù)量,在備考托福閱讀的時候就是這樣。我在做完一篇閱讀之后,就把它當做精讀的材料來看,查出所有不認識的單詞,找出讀不懂的句子,然后反復的讀熟為止。所謂讀熟,不是背誦,也就是說,并不是追求對于具體詞句的記憶,而是透過文章去理解這篇文章的邏輯框架,理解作者的思路。
在做完精讀后,常常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做題前對作者的思路沒有把握清楚,而那些理解錯誤的地方常常就是做題出錯的地方。可見ETS的出題還是很有水平的。因此,無論是托福還是GRE,所考的都是對文章思路的精確把握,因而老師所提的泛讀并不適用于大多數(shù)考生。
在精讀都未必能理解文章的前提下,泛讀和略讀只能使人更加不明白文章的前因后果,無法完整理解文章思路,只能依靠所謂定位法找出個別詞句從而確定選項,卻很難理解文章的真正含義。在托福中這種方法可能還可一用,但在GRE中則完全不適用。首先GRE很多題考的都是文章的隱含意,其次GRE的題目并不是基于某一段而是全文,第三就算填空也要依賴閱讀能力。
所以在備考托福和GRE的過程中,我是把題目當做鍛煉自己理解文章含義的材料來對待,反復地讀,直到完全理解思路為止。其實精讀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ETS選擇的文章還是不錯的,有很多用詞都很精妙,恰好能夠確切地表達作者意思,文章前后也互相照應,框架很完整,而ETS的出題點也往往是那些作者思路中的關(guān)鍵部分或是易錯點。當然用這種方法的進度不會太快,一天一套閱讀2個section就要花很多時間了,但卻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
我的學習目標就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這樣碰到任何題目都不會害怕,而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主要和對文章的理解深度有關(guān),理解的越透徹,能力也就越強,而不是讀的東西越多,閱讀能力就越強。這也就是我不刷題的原因,1篇文章反復讀10遍勝過10篇文章讀一遍。
下面講講我對刷單詞的態(tài)度。在新GRE 中對于閱讀能力空前重視,無論是閱讀還是填空都要求要有很強的閱讀能力,而淡化了對單詞機械記憶的要求,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單詞雖然認識卻讀不懂文章的情況,那是因為你雖然了解單詞的意思,卻不知道它在具體語境是如何使用的。要想把這個單詞真正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就要多讀文章。大家可能每天花很多時間在刷單詞上,可是如果把這些時間花在閱讀訓練上效果可能會更好。
當然也不是說就不用刷單詞的,單詞是要背的,但是在前期熟悉了單詞的樣子和基本含義之后就應該把重心放在閱讀材料(包括閱讀和填空),把這些東西內(nèi)化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