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徒不埋葬死去的人,而是將尸體放在篝火上焚燒。在貝拿勒斯,死去的人會被放在通向恒河的石階上焚燒。焚燒的尸體太多了,就有人做起了常規(guī)生意,專門出售火葬用的木柴。一個人越富有,他死后焚燒的火堆就越大。但是常有人窮得連火葬用的木頭都買不起。
印度人口太多,常常沒有足夠的食物分配給每個人。盡管窮人一天只需要幾把米就可以活下去,但是成千上萬的人還是因為缺少一點點糧食就餓死了。邦主和富人都長得肥頭大耳,營養(yǎng)充足;而窮人通常是骨瘦如柴。因為窮人經(jīng)常不穿什么衣服,你能看見他們瘦削身體上的根根骨頭。
從擁有價值百萬珠寶的邦主,到窮得連火葬自己的兩根木柴都沒有的可憐人,這就是“對拓之地”。
印度之南有個叫錫蘭的島,島上的男人穿裙子,頭發(fā)上插著梳子。我們喝的茶很多產(chǎn)自那里,錫蘭附近有世界上最大的珍珠漁業(yè)場——甚至比波斯灣的還要大。印度邦主的許多著名的珍珠都產(chǎn)自那里。就連我也有一顆黑珍珠是產(chǎn)自那里。據(jù)說珍珠會帶來好運,無論你戴不戴它。我不戴珍珠。
印度人是著名的魔術(shù)師。在錫蘭的科倫坡,我見過他們玩的一些戲法。一位印度人把他的妻子放在一個籃子里,蓋上披肩,然后用劍從各個方向刺穿這個籃子,然后掀開披肩,他的妻子毫發(fā)無損,還向大家微笑呢。我還看到他放了一粒種子在花盆里,當(dāng)你看著的時候,它已經(jīng)長成一株植物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你只能像別人一樣去猜測吧。
vi. 挨餓,受餓,(將要)餓死
vt. 使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