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餐幾乎總在室內,我們看不到別人,別人也看不到我們。但法國人經常在戶外就餐,要么就在人行道上,要么在俯瞰人行道的地方,就餐的人能看到周圍的人,周圍的人也能看到他們,法國許多最著名的餐館正是位于這樣的地方。
法國人吃飯時喝很多葡萄酒,就像我們喝牛奶、咖啡或茶一樣,在法國各地有很多種植葡萄的大農場,人們用葡萄釀造葡萄酒。這些農場叫做葡萄園。
布可以用好幾種材料制成——亞麻、棉花、羊毛和蠶絲;亞麻、棉花和羊毛做的布比較實用,但蠶絲做的布主要適用于裝飾。在愛爾蘭布是用亞麻做的,在英國布是用棉花和羊毛做的,但在法國,為了美觀的目的,布是用蠶絲做的。亞麻和棉花都從植物中獲得,羊毛來自綿羊,但蠶絲取自一種小毛蟲。我們把這種小毛蟲叫做蠶,但它并不是真正的蟲子。蟲子從出生、長大到死始終是個蟲子,但是如果讓毛蟲自然生長,它就會蛻變成一只美麗的飛蛾或者蝴蝶。然而,我們會設法把大多數的毛蟲都消滅掉,因為它們吃樹葉和其他綠色植物。但是蠶非常寶貴,人們喂樹葉給它們吃,照料它們,就像農民養雞一樣。蠶幼蟲喜歡一種特殊的樹葉——桑樹葉。法國一條河,叫羅訥河,在羅訥河山谷,法國人專門種植桑樹——不是為了桑葚而是為了桑葉,他們用采摘來的桑葉養蠶。
當蠶幼蟲吃了桑葉后,就像蜘蛛從自己體內吐出絲,織網一樣,從自己的體內吐出一根很細的絲線,幾乎有四分之一英里那么長。蠶幼蟲一圈一圈又一圈吐絲的時候,也就把它自己纏繞在絲線里面,直到自己完全被裹住,形成的蠶繭看起來有點像個花生。然后它就在里面開始睡覺了,一覺醒過來,它就會變成一只蛾子,破繭而出;但人們不讓它醒過來,在它還在熟睡的時候就把繭放到水里煮,直到變軟,然后把纏繞在它身上的絲線解開,用蠶絲做成絲綢、絲襪、絲帶以及所有女人喜歡的絲制品。在羅訥河上有一個歐洲最大的絲綢產地,叫做里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