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遙遠的北方密西西比河起源的地方,冬季非常寒冷,但是隨著河水往南流,氣候開始暖和起來,越往南流就越暖和。南方這塊溫暖的土地俗稱“迪克西”。當河流快要走完行程,在新奧爾良,即使在圣誕節也有各種鮮花綻放,一年四季都很溫暖。在密西西比河源頭附近你可以看到白人在田間岸邊勞作,但是隨著河流進入南部迪克西地區,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黑人在田里勞動。他們最主要的農作物就是棉花,因為就像歌里唱的那樣,遠在南方的“迪克西的土地,就在滿是白棉花盛開的地方”,這里是全世界棉花產量最多的地方。說來也怪,最初美國并沒有棉花。第一顆棉花秧是從世界另一面帶到馬里蘭州的,種棉花只是為了觀賞它漂亮的花朵。
棉花成熟后,變成一個個白色的小球長在像灌木一樣的植株上,每個小棉球里有很細小的種子,要把種子弄出來是很麻煩的。棉花采摘后,必須去籽,才能將棉花紡成棉線,棉線再織成棉布,然后做成棉布衣服、棉床單、棉毛巾—你能想到其他用棉花做成的東西嗎?從前棉花做的東西非常昂貴,因為把棉籽從棉花里摘出來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是一所學校的男教師發明了一種機器,很快就能把棉籽取出來—黑人把這種機器叫做“軋棉機”,所以現在棉制品的生產成本就很低了。確實,現在很難理解沒有棉花的時候人們是怎樣過日子的呢。因為最初人們種這棵小植物只為了觀其花朵,現在用棉花制作的東西之多和它的用途之廣超過任何一種地里長的植物。因此棉花常被稱為“棉花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