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從生物學的觀點來說,人生品味起來就像一首詩。它有其自身的韻律和節拍,有其生老病死的內在循環過程。它以天真爛漫的童年為序曲;接著便是青澀的青舂期,帶著青年人的熱情和愚蠢、理想和抱負,羞澀、惽懂地邁向成人的世界;然后便進入一個活力充沛的成年時期,這個時期人們從閱歷中獲益,對社會及人性也有了更多了解;到中年之時,壓力才稍為減輕,人的性格就像熟透的水果或醇厚的美酒一般,更為圓熟,這時候,對人生的態度也逐漸變得更寬容、更隨性、更仁慈。此后,便到了我們的遲暮之年,內分泌腺的活動逐漸趨緩。如果我們對年老持一種真正的達觀態度,并以此來安排我們的生活方式,那么,這個時期對我們來說,就是安寧、穩定、閑逸和滿足的時期;最終,生命的火光搖曳不定,之后人將永遠地長眠,不再醒來。人應該能夠體會這種人生之韻的美,應該能夠像欣賞盛大的交響樂那樣,去欣賞人生的主旋律,欣賞它的沖突片斷和最后的尾聲。
這些循環過程的運動在每個常人的生命中并無二至,但是生命的樂曲須由我們每個人自己來譜寫。在有些人的靈魂之中,不和諧的音符變得愈加刺耳,到最后完全蓋過或是湮沒了生命的主旋律。有時候,這種不和諧的音符會如此強大以至于生命的樂曲不能繼續演奏,而使人飲彈自盡或者投河而亡。但男陽由于缺乏良好的自我修養,人最初的主旋律就已投上了無望的陰影。否則,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會以一種尊貴的方式演進而最后得以正常結束。
沒有人能夠說,由童年、成年和老年組成的人生不是一種完美的安排; 就像一天有早晨、中午和晚上,一年有四季,如此存在就是美好的。人生并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符合我們所處的階段, 生活就都是人生的大好時光。而如果我們采納這種看待人生的生物學觀點,并且,盡量依照不同的階段來生活,那么,除了狂妄自大的蠢人或不可理喻的理想主義者之外,沒有人能夠否認:人生可以活得像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