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了一個難題,為其絞盡腦汁,直至精疲力竭,將它置之腦后,或許帶養疑慮進入夢鄉。然而,忽然之間靈光一閃,當你沒在思考這一問題時,答案如同天賜神助一般,突然出現在你的腦子里。
當然,并非所有的妙想都是這樣得來,可有趣的是,許多想 法,特別是那些至關重要的想法都是這樣產生的。它們倏忽之 間闖入腦海,散發著獨創的光熱。它們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謎。 心理學迄今甚至連普通的有意識思維過程都沒有研究清楚,但 是依靠"思想的火花”產生創見的現象還是讓人特別感興趣,因 為這種創見必定有個出處。我們暫且假定它們來自于“潛意 識"。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心理學家們利用這個術語來描述對 于未知研究對象的心理過程,而創造性思維正是在于認清未曾 認識到的東西。
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真正的創造性活動似乎都取決于這些 來自潛意識的信號,并且,一個人的直覺愈加強烈,這些信號就愈加鮮明,愈加富有戲劇性。
可是萌芽生長需要種子,而創造過程的核心也在于形成最 初的豐實的胚胎,使成長得以進行。所有創造的第一步,均在于 把沒有聯系的因素重新結合,將無序變成有序,將無形變成有 形。要做到這一點,大腦就要選擇從經驗中得到的或者存儲于 記憶之中的互無關聯的因素,并加以整理重塑,以形成新的統一 體。直覺來源于豐富的系統化的經驗。
這種新形式的形成過程只能出現在大腦神經活動模式之中,處子意識范圍的開端,相互作用又相互融合,而形成更加復 雜的模式。實驗生理學還無法識別這一過程,原因是其實驗方法仍不夠完善。可或許值得注意的是,人在睡眠的時候,盡管感 覺器官處于休息狀態,但是所有體能消耗的四分之一卻用于大 腦,以維持其上百億個腦細胞的活動。這些共同運作的腦細胞 創造了產生思維新模式的奇跡。計算機不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們“只能按照我們的設計力所能及的方式運行”,而那些具有建構能力的大腦活動過程遵循的卻是我們所未知的規律。
從天才們的經驗中,我們能得到任何實際的結論嗎?有沒有適用于普通人的思維藝術?成功之路不止一條。在一個提倡 想像力的世界中,每個人都要找到發揮自己天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