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點撥:
生平簡介:墨西哥女畫家,以自畫像著名。6歲時芙烈達感染了小兒麻痹,造成了她右腿比左腿為短,也許因為如此,她經常著長裙。(另有臆測她患有脊柱裂的先天疾病,而導致脊椎與腿部的發育問題,小兒麻痹只是使她腿部問題更為明顯而已)。18歲那年的秋天(1925年9月18日),芙烈達出了嚴重的車禍,造成下半身行動不便,而且影響日后懷孕的可能性。即使一年多后恢復了行走的能力,她仍深受車禍后遺癥的痛楚,一生中經過多達三十五次的手術,最終右腿膝蓋以下還是必須截肢。芙烈達在苦痛中用繪畫來轉移注意力,畫出了許多她對于病痛的感受和想像,她的作品經常充滿了隱喻、具象的表征、讓觀者震驚于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她畢生的畫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離破碎的自畫像(如器官分離、開刀、心臟等具體的表征、代表畫家的痛苦),此外,芙烈達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她經常使用明亮的熱帶色彩、采用了寫實主義和象征主義的風格。
由于車禍的后遺癥,芙烈達和其他人是隔離的,這種隔絕也影響到她的作品,其中許多是她的自畫像,芙烈達說:“我畫自畫像,因為我常獨處,也因為我是我自己最了解的主題。”她也曾說過:“I was born a bitch. I was born a painter.”
芙烈達戀情:芙烈達的畫作吸引了墨西哥很有地位的著名壁畫家迪亞哥·利弗拉注意,造成了他們兩個糾纏的婚姻,芙烈達初時與迪亞哥學畫,后來陷入熱戀,隨即結婚。婚后,迪亞哥風流的行為并沒有因承諾而收斂,芙烈達卻因為深愛他而一再容忍,直到迪亞哥犯下讓她最痛心的過錯——染指她的親生妹妹才分居。這段期間芙烈達到巴黎辦個展,才發現自已對丈夫的愛已勝過愛自己,迪亞哥卻提出離婚的要求。
后來兩人又走在一起,迪亞哥重新向芙烈達求婚,直到卡羅的生命終點,迪亞哥一直陪在她身邊。
芙烈達·卡羅同時也是墨西哥社會運動的支持者,流亡的蘇聯革命領袖里昂·托洛斯基來到墨西哥后,曾受迪亞哥·利弗拉招待。當時托洛斯基因為被蘇聯領袖斯大林驅逐出境,而流亡到墨西哥。托洛斯基夫婦先是住在芙烈達的家中,傳說中托洛斯基與卡羅有一段情,因此托洛斯基夫婦搬到了幾條街之外的科瑤坎另一處房子,之后在那里遇刺。
詞組點撥:
1.「不管怎樣、無論如何」- No Matter What
Of course, a painting of this age would probably have that sort of condition no matter what.
當然,這個歲數的畫作不管怎樣也許都會有這種狀況。
2.「當時、那時」- At The Time
While she only created less than 200 works over her lifetime, really had become at the time, and now is, a complete artist...
雖然她在她一生中只有創作不超過兩百幅的作品,但她確實在當時成為、現在也是,一位完完全全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