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呆的時間愈長,李小龍愈深深體會到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誤解和偏見。在公共場合,李小龍常被人當成日本人。李小龍總是說:"不,我是中國人(他只是在遇到華人的場合下才稱自己是香港人)!"這時,對方會以探究的眼光打量李小龍,說:"噢,你是中國人?"在他們的意識中,似乎中國人的形象就該呆頭呆腦,土里土氣,而不像李小龍這么現代。
在李小龍與美國人的交談中,美國人常會提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中國的男人還留不留長辮子?女人還裹不裹腳?""中國人是不是還躺在雕花大床上抽鴉片?"等等。
李小龍明白,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基本來自電影。應該有反映中國人真實面貌的電影——李小龍的這種設想,在當時無疑是白日做夢,別說中國電影打入美國市場,就是中國人在影片中扮個跑龍套的角色,可能性也幾乎是零。
李小龍總是忙,不太可能常去看電影,他把興趣漸放在電視上。在西雅圖,他用的是一臺拾來的菲利浦14英寸黑白電視機,等婚后搬來洛杉礬,才買了一臺18英寸的黑白索尼。電視里有固定的電影節目,放映的影片多是被淘汰的。
有一次,李小龍和蓮達看一部由賽珍珠的《大地》(《The Good Earth》,該長篇為賽珍珠的代表作,賽珍珠因此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改編的電影。李小龍先前曾看過小說,雖不贊同賽珍珠的民族偏見和部分失真描寫,但仍承認它是一部渾厚的寫實主義巨作。電影比原著要遜色得多,賽珍珠畢竟在中國生活多年,而這些導演演員,壓根就不知中國是怎么回事!
李小龍尤為反感的是,由洋人來演中國人。好萊塢演員保羅·莫尼和路易斯·雷納化裝成中國農夫,盡管衣衫是中國化的,臉色也涂得黑黃,卻無法削去高聳的鼻子和改變臉部輪廓。他們拿筷子的動作,勞動的姿勢,笨拙似熊。李小龍覺得既可笑,又惡心,他啪地關掉電視,一臉慍色沖蓮達叫道:"他們為什么不讓中國人來演中國人?難道在美國的上百萬中國人,就選不出能演中國農夫的人?如是我,就比他們要強一百倍!"
你會成功的,你的愿望會實現的。
蓮達望著發怒的丈夫。"美國人已經接受了你的功夫,也將會接受你的表演才能。當然,凡事得有個過程,開初承認你功夫的,只是一些武術愛好者,可現在,美國的武術界權威都贊同你的功夫。這也就像移居美國的中國人,最初只是賣苦力的勞工;后來做上餐館和洗衣店的小老板;再后來,美國的知識界,有了愈來愈多的華裔教授、科學家、作家,有的還獲得諾貝爾獎金,引起全世界的矚目。我看不用多久,美國的電影界就會有華裔演員,有的還可成為大明星,一點也不比白人明星遜色。我想這樣的人,首先會是你……"
李小龍的火氣慢慢平息下來,蓮達說的這番話十分得體。自從跟李小龍拍拖,蓮達開始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美國的華人移民史,蓮達多是從李小龍嘴里獲得的知識,可現在經蓮達的口道來,功效神奇。
蓮達善解人意,但她也不是盲目恭維李小龍。她相信李小龍的才華和毅力,只要他認準的事,就會百般努力化為現實。她不止一遍聽李小龍講述他在香港的從影經歷,也不止一次看他推廣功夫而做的種種講演和表演。蓮達佩服李小龍的表演天賦,她認為他缺的是機遇。
冷靜下來的李小龍重新開電視,他摟著蓮達,心平氣和地評價電影。蓮達說:"雖然莫尼和雷納所扮的中國農夫四不像,簡直糟糕透頂,但他們至少有一點比你強,這就是他們純正的美式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