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從影之夢 虛無綜渺終為實
從影是他的夢,更是他的命。他來到美女如云的好萊塢,卻是情緒低落。他得一貴子,卻失去父親,于是他攜妻兒回香港滯留半年。朋友的巧舌使他簽了片約,卻死等苦盼幾度落空。終于踏入好萊塢,飾俠義斗士加藤,"拳打腳踢"最后打出立錐之地!李小龍來到美國,一直跟電影無緣,卻又一直忘不掉電影。
在美國,李小龍跟電影無緣;是中國人與電影無緣的緣故。盡管30年代,中國的電影已是那般輝煌,出品的影片已達到相當藝術化的高度;盡管自50年代起,香港的影業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遂成為東方影都,并在相當程度上遏制了西方電影的沖擊。然而這一切,美國人皆抱著無視的態度。
李小龍未曾聽說,有哪位華裔演員躋身好萊塢,并占有一席之位(圈內公認的資格,是加入美國電影演員工會,50年代,后任美國總統的里根曾任該組織主席)。盡管有黃面孔在銀幕上一晃,在字幕上,再也難找到他(她)的尊姓大名。
美國人對本國以外的世界相當陌生,甚至狂妄自大。李小龍在大學二年級時,選修了一門電影鑒賞課。一次課堂討論,論題是蒙太奇。李小龍發言,列舉香港的影片中鏡頭來說明蒙太奇的作用。此時,好些個美國同學驚詫地插話道:"香港也有電影呀?"
有!
李小龍肯定說道,"有的影片并不比好萊塢影片遜色。"李小龍的話,立即遭到一片噓聲。這使得李小龍十分的惱火,他說:"你們盡可以不承認,但事實卻存在!我所說的那部影片(指《人海孤鴻》),我還擔任過主角,就在我離港赴美前拍攝的!"
李小龍的話,使這些美國同學愈加驚詫費解,隨即,幾個美國同學不懷好意地連連話問:
我們怎么不知道有這部電影?你怎么不帶拷貝來美國公演?你怎么沒留在香港拍電影?怎么好萊塢不把你這大明星請去?
健談善辯的李小龍一時語塞。或許他們并不抱有惡意,在美國人的心目中,電影演員和體育明星是最受人羨慕或祟拜的兩類人。他們真不明白,這個中國學生,為什么要放棄電影演員不做,跑來美國念什么連混飯都成問題的哲學(公共選修課,是由各系的學生湊攏合開的)?豈不荒唐?
別以為好萊塢有什么了不起!
李小龍指著幾個年齡小于他的同學說:"在你們遠沒出世的時候,我就在好萊塢演過電影(指的是《金門女》一片,作為嬰兒的李小龍實際上是作為一件道具搬上銀幕的,但畢竟亮過相)!"
課堂掠過一陣訕笑,又有同學請問李小龍。這部過眼煙云的影片久末公演,就算能看到,演職員表上,也找不到"布魯斯·李"的名字。
李小龍尷尬而憤怒地瞪著同學,攥緊拳頭,真想朝那一張張可惡的白臉揍去。他到底沒這樣做,他橫掃了同學一眼,狂妄而自信地說:"我會打入好萊塢的:我還會成為好萊塢明星!"
李小龍忿然離開課堂。
李小龍再也不愿和這些狂妄無知的"美國佬"一道上電影課。然而,他從影的念頭一直沒渦息過。自從一踏上美國國土,他總是千方百計擠時間去看電影,他喜歡的電影多是張揚暴力的,如西部片、警匪片、戰爭片等。他崇拜那些身手不凡、鎮惡救良的英雄。他覺得西部片中的牛仔,極似中國古代的俠客,可惜他們使的多是槍,而不像中國古代俠客赤手空拳,最多攜帶短兵器。這使得西部牛仔英雄氣不足,若美國電影能展示中國古代俠客的形象,一定會使美國觀眾眼界大開,興致陡增。
自然,以中國為背景的電影,李小龍也是必看不可的。好萊塢極少出品這類電影,他們展示的世界都是以歐美為中心。這類電影雖少,卻都能給李小龍留下深刻印象,但這印象很不愉快。
他在舊金山看過一部描寫美國人在遠東生活的影片,影片刻意美化美國傳教士拯救東方、傳播文明的"不朽業績",隱含著強烈的殖民主義色彩。片中穿插義和團運動的場面,中國人皆一個個扮成魔鬼模樣,求鬼祭神,揮舞大刀長矛,濫殺無辜。影片極夸張地表現中國人的長辮和裹腳,觀眾哄笑不已,有人喊:"中國豬:中國豬!"
李小龍血涌腦門,感到莫大的恥辱。他初來美國,不便貿然闖禍,他站起來,捏了捏前排那個謾罵的觀眾,憤然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