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漂洋過海 浪子回頭金不換
來到素有金山美稱的舊金山,等待他的是生計之憂。他心比天高,卻不得不寄人籬下。贏得一位姑娘的愛,卻又忍痛舍棄。創(chuàng)立武館,問津者寥寥。擊敗日本武師,名聲鵲起。潛心苦讀,終于贏得學(xué)業(yè)的優(yōu)秀。
1958年11月,李小龍乘坐克利夫蘭總統(tǒng)號郵輪,開始了漫長的海上旅行。
李小龍身上僅揣有100元美金。他不想依賴家庭的資助,只想憑自己的體魄意志在美國站穩(wěn)腳跟,半工半讀完成大學(xué)學(xué)業(yè)。他在港拍電影賺了不少錢,他很少揮霍,大都由父親為他存起來。他沒有動用這筆錢,他想完全自立。
李小龍坐的是三等艙,這里的旅客大都是回港省親后重返美國,年紀(jì)大都是中老年。李小龍從他們購買三等鋪位這一點(diǎn),猜想他們并非特別富有。他們或是出身美國,或是頒布新移民法之前移居美國的。他們在美國這么多年,卻還跟李小龍一樣在餐廳里吃普通餐。"美國遍地是黃金"的神話,在李小龍心目中開始動搖。當(dāng)初,他不肯帶更多的錢赴美的另一個原因,是認(rèn)為在美"揾錢"很容易。
李小龍急欲了解美國的一切情況,向這些居美多年的叔伯問這問那。他還想驗證自己的英語水平,用英語同這些叔伯對話。李小龍發(fā)現(xiàn),他們對美國,并不都是很了解,有的連起碼的常識都不懂。李小龍學(xué)過世界地理,動身赴美時,還看過《美國便覽》之類的小冊子,對美國概況大致有個了解。有位胡須花白的老伯,連紐約、華盛頓的位置都會搞錯。他們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shù)還不如李小龍,有的僅會講三兩句生硬的廣式英語。在甲板上,一位在芝加哥做針炙中醫(yī)的先生告訴李小龍,那些叔伯一輩子居住在唐人街里,很少接受美國教育,也很少像地道的美國人那樣四處遷徙和旅行,對外面的情況知悉甚少。他們大多從事餐飲成衣業(yè),有的一輩子做跑堂和雜役,入夜就睡在小閣樓或餐廳里。這種人,在香港普通市民眼里,或許算一個小闊佬;在美國人看來,只是最下等的異國移民。我的未來,也會像他們一樣?李小龍在心中,不斷地重復(fù)這個問題。
郵輪途經(jīng)神戶、橫濱、夏威夷,前往舊金山。天高地遠(yuǎn),海水無邊。看不見陸地,也很少遇見船,只有孤寂的海鳥,在眼簾里默默飛行。李小龍望著茫茫的大洋,心中亦一片茫然。
踏上美國國土,李小龍并沒有故地重游之感,一切是這么陌生。除口袋里的出生證界定他是美國公民外,他心目中,仍把自己當(dāng)做異鄉(xiāng)客。他現(xiàn)在的名字叫布魯斯·李(Bruce·Lee),這是18年前。他出生在舊金山華人醫(yī)院所取的名字。而李小龍這個名字,只是在特殊的場合才會使用。除了他父親在舊金山的老友,偌大的美國,沒人知道李小龍抵美。在香港,他是小有名氣的童星和赫赫有名的打手,走到哪,都會有人把他認(rèn)出。在美國則不能,在美國人眼里,他只是千萬個來美淘金的華人之一,一個默默無聞的窮酸小卒。現(xiàn)實(shí)使李小龍明白,美國是個輕歷史、重現(xiàn)狀的國度。一個人,不論他過去如何輝煌,來到美國,一切還得從零開始。
李小龍住在他父親的老友家。那是位垂垂老人,且體弱多病,他自己都需別人照顧,自然無法照顧李小龍。他要李小龍自己去找工作,說,他當(dāng)年就這么過來的。李小龍覺得他有點(diǎn)絕情。但很快又諒解他,美國是個推祟自立的社會,誰也靠不住誰,唯有靠自己。李小龍雖諒解老人,但跟他幾乎無話可說。李小龍去當(dāng)?shù)氐娜A人團(tuán)體,以求他們幫介紹職業(yè)。這里,數(shù)廣東人的團(tuán)體最大、成員最多。他們見到李小龍,并末表示出異國遇同胞的熱情。他們介紹了當(dāng)?shù)氐那闆r,及如何在美國生存,他們答應(yīng)幫李小龍介紹職業(yè),但又說理想的職業(yè)只有靠自己去找。李小龍后來知道,像他這樣有求于他們的青年太多。李小龍找到一些零星的活干。他在香港,生活上完全依賴家里,因此,他盡管有強(qiáng)健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仍不能使雇主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