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宗師(2)
應該說,李小龍對武學的最大貢獻在于他獨創(chuàng)了截拳道,而截拳道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它使中國武術重新正視實戰(zhàn),這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發(fā)展功不可沒。
三十多年過去了,李小龍作為截拳道宗師的地位越來越得到鞏固。如今,截拳道愛好者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這些人把李小龍的武學思想繼續(xù)完善,形成系統(tǒng)的截拳道理論。他們把這位為武術而生傳奇人物的武術靈魂長久地延續(xù)了下來。
功夫電影巨星(1)
李小龍雖然一生拍的功夫電影就那么幾部,但是他卻憑借著四部半李小龍式的功夫影片大放異彩,永久保持著令人驚嘆的魅力,幾十年后依然征服著無數(shù)的功夫片愛好者。不少國家的影迷和電影評論家稱他為“東方的功夫影帝”,以李小龍在功夫電影史上的成就和影響,這個稱呼他是當之無愧的。
李小龍很會在電影中寄托自己對功夫的認識和思考,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內核,才使得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和其他所有人的功夫電影區(qū)分開來。除了在電影中表現(xiàn)自己真刀實槍的功夫外,李小龍還很善于借助一定的時機來宣揚自己的功夫電影理念。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曾掀起一個功夫潮,當時很流行用擂臺賽來比試各種門派武功的高低。后來因為商業(yè)原因,拳賽主辦方引入外國拳手,泰拳也被邀請上臺競技。泰拳原本就是二人對壘的擂臺式打法作為主要訓練方式的,泰拳最主要的特點是直接運用肢體最硬的部分,如拳、肘、腳膝部位攻擊對方,再加上刻苦的體能及抗打訓練達到增強搏擊的能力。在當時的擂臺賽上,中國功夫不敵這種硬朗的打法,泰拳一度被譽為最利害的功夫。李小龍從美國回港時正是泰拳在香港最受歡迎的時期,他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現(xiàn)象。在他的拍的第一部功夫電影《唐山大兄》中,李小龍就把外景地放在了泰國,而且還還影片中安排了和泰拳的比試。影片中鄭潮安在泰國的一個冰廠內單獨迎戰(zhàn)一群搗事者,對方有泰拳的功底,只見鄭潮安閃電般踢出兩腳,一腳踢中對方手里的刀,刀還沒落地,他第二腳就踢中對方臉部,敵人來不及反應便倒下。從這個小細節(jié)里,不但可以看出李小龍的功夫中的腳法之快,也可以看出李小龍在影片設置的情節(jié)中巧妙地體現(xiàn)出自己武學思想:“最厲害的功夫是什么,我就用最好的功夫打你”。這自然能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并且有戰(zhàn)勝外國拳術的大快人心之感。李小龍在這部影片中還第一次使用躍身騰空、連踢三腳的絕招,成就了“李三腳”的美名。
而在《精武門》中,李小龍又和日本傳統(tǒng)的功夫柔道和空手道以及日本劍道進行了比試。當陳真獨闖日本虹口道場,將一群空手道的練習者踢得東倒西歪時,那種酣暢淋漓令所有人無不感到無比的振奮!日本的武士刀也最終不敵李小龍的二截棍,李小龍總能在自己的影片中表達自己的武學思想,他一次又一次證明自己對中國功夫的熱愛。李小龍首次在影片中使用了二截棍;在公園門口一腳將“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木牌踢得粉碎;將“東亞病夫”的紙塞進日本人的嘴里,逼他們自食惡果……這些場面都已經成為經典,膾炙人口。尤其是影片結尾,他縱身凌空迎擊子彈那個凝住的定格鏡頭,更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氣氛,令觀眾為之動容,成為功夫電影中不多見的悲情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