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爭虎斗好萊塢(2)
《龍爭虎斗》的拍攝過程堪稱“艱難”。最初的計劃是4個星期拍完,但實際上卻花了10個星期。這使得投資從原計劃的60萬美元上升到80萬美元,而且因為美方劇組工作人員不適應香港的拍攝條件和環境以及李小龍對影片的“苛刻”要求也導致了這部影片拍攝的困難重重。
導演高洛斯是好萊塢著名導演,早年曾兩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提名。他是個攝影師出身的導演,他攝影的第一部影片《卡德萊克》不同凡響,曾獲奧斯卡最佳短片獎的提名。他把拍攝《龍爭虎斗》的這段日子稱為“艱難”的日子。他說:“這是個奇怪的地方,香港人對什么都說‘行’,但并不是真正的‘行’,他們只是答應你,很快地就會忘記這件事,當你問他們是否辦妥時,他們會茫然地看著你,你不得不再去講一遍,這在好萊塢可絕對不允許。當然這是中國,我們不能強求他們按照我們的方式去做,他們有自己的交際文化!”
“在電影剪輯方面,我們時常發生沖突,好萊塢的導演喜歡從多個角度選取鏡頭,而香港電影圈除了把鏡頭連接在一起外,似乎不愿再去嘗試新的拍攝方式?!?
“我們還得妥協現場直接錄音的習慣,因為香港人不習慣現場錄音,他們總時在拍片時說個不停,想讓他們靜下來,是很困難的事!”
“電影最后那場200名臨時演員的戲,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指導那么多沒有表演經驗的人去演,你要知道在好萊塢,任何一個臨時演員都有著很深的表演功底!”
在這段“艱難”的拍攝過程中,最讓高洛斯吃驚的是香港人的迷信,“明明是答應租給我們一艘船,可是到了用船那天,船主卻說不是黃道吉日,天時不利,于是船也就沒有了。”
除了要面對這種因為東西文化差異帶來的麻煩,高洛斯還不得不面對李小龍的暴躁的脾氣。李小龍在劇本方面有很大的意見,當他看完編劇米歇爾·艾倫寫的分鏡頭劇本后,大發脾氣。李小龍認為艾倫根本不懂中國功夫,他寫的分鏡頭劇本根本就不能用。李小龍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對這部影片的要求大大超過他自己的前三部電影,他對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冥思苦想、嘔心瀝血。同時,他還要求劇組其他人員也必須精益求精,對演員、對燈光師、美工、化妝人員都嚴格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因為這些原因,影片的拍攝一度曾處于停頓狀態。蓮達在片中飾演一個不太重要的角色,但是事實上她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影片因為李小龍的“苛求”一度停拍,編劇艾倫拒絕和李小龍繼續合作,蓮達于是請來好萊塢的金牌編劇西利芬特替代艾倫的工作,而且努力從中調和李小龍和劇組工作人員的關系,使得《龍爭虎斗》終于順利拍完。
盡管拍攝過程艱難波折,但是影片公映以后還是取得了成功。影片在香港是該年度的票房亞軍,而當年的票房冠軍影片是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制片人溫特杜爾這樣來闡述這部電影:“這并不是一個以牙還牙的故事。實際上,李是一個非常有血肉的人,并非一個暴力提倡者。他有著人道主義精神和迷人的人格魅力,李小龍把角色演得太好了,他將角色冷漠嚴峻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是個內涵很深、戲路很寬的動作演員。”在這部電影里,李小龍不僅運用了他的招牌功夫截拳道,還使用了數十種兵器。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李小龍在地牢里獨戰群豪,他的拳腳及二截棍、長棍及菲律賓魔杖等武器都展示得淋漓盡致。李小龍還通過這部電影讓世界了解中華功夫的博大精深。其中一段對白是,李在少林寺跟自己的同門師兄弟比武,輕易擊敗對手。師父贊道:“剛才看你的武藝已進入化境,希望你能身心一致發揮到最高境界。你能解釋什么叫武術的最高境界嗎?”
李回答:“就是把技巧隱于無形?!逼鋵?,李的答案其實就是李小龍的答案:功夫的最高境界,是把技巧隱于無形,用直覺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