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背后的女人(2)
1973年,成為國際著名影星的李小龍壓力非常大,他的脾氣變得更加暴躁,甚至喜怒無常,常常動不動就發火,并把壞情緒帶給別人,影響劇組的拍攝進度。所以,在拍攝電影時,每當李小龍發脾氣時,劇組就立刻給蓮達打去電話,讓她來安撫李小龍。在這段日子里,蓮達就如同滅火器,總能幫助李小龍化解與劇組的沖突。溫特杜爾就曾經對媒體談論起蓮達和李小龍的關系:“李小龍很自負,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孤立,如果沒有蓮達,他的人際關系會非常差,李小龍能夠娶蓮達這樣的女人為妻,是他最大的幸運。”
李小龍和蓮達結婚9年,雖然后來李小龍一直緋聞不斷,但他和蓮達的感情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有人說:“蓮達的存在,是上天給李小龍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一筆寶貴的財富。”李小龍也深知這一點。他也曾多次深情地對媒體說:“在我的一生中,最大的收獲,我并不認為是武道或電影表演,而是娶得了一位好妻子。她為人很賢惠并能處處遷就我,重要的是在我困難的時候她鼓勵我并給予我信心,是她使我成為不平凡的人,假如我是一只鳥,而蓮達就是我永遠的家。”
的確是這樣。在李小龍的人生里,如果沒有蓮達,他不可能取得這么好的成就;可以說,沒有蓮達,李小龍的人生將會是不完整的。
2005年7月20日,英國第五頻道電視臺為紀念李小龍65歲冥壽,連續播映了幾部李小龍的舊片和紀錄片。在紀錄片中,媒體采訪了已步入老年的李小龍遺孀的蓮達。這么多年以后,蓮達回憶起她19歲時和李小龍的戀愛情景,臉上仍浮現難以掩藏的甜蜜與羞澀。在這次采訪中,蓮達提到了多年前寫的一篇追憶文章,她說:“那就是我心中永遠的布魯斯·李!”這篇文章這樣寫道:
對所有要看這篇追憶文章的讀者,我有一點小小的要求,那就是請你先把所有的偏見與想像拋棄,原原本本地接受李小龍,了解他的為人,認識他自生至死始終是一個男子漢,因為你如果想了解一個人,你就必須以虛心的態度去觀察他。相信你絕不至于僅以書的封面去斷言一本書,或以一枚落葉去決定一棵大樹吧。同理,根據一小部分是無法把一個人的全部加以定論的。請你現在就把有關李小龍的所有想法都拋棄。其實,與別人的人生事實的接觸是一件有益的事,或許多少可以受到他影響也說不定。
李小龍是一位非常敏感的人。我們的婚姻屬于國際婚姻,但絲毫未曾有過國際婚姻常見的問題。那些人種、文化、教育、習慣上的差異,可以說反而使我們的關系更加密切,因為我們互相吸取對方文化的長處。我們的婚姻與其說是1+1=2式的結合,倒不如說是兩個一半合而為一。換言之,雖然沒有喝同樣的一杯茶,但茶壺卻是由兩人所分享的。我們一向都很尊重個人。我們的愛情起初燃燒得非常熾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熟,愛情也變得像靜靜燃燒的煤炭般,更為深厚。有些人或許會說最大的悲哀在于沒有被愛,但我倒覺得不愛才是最大的悲哀,因為如果不愛就不可能給予,也就不可能獲得。如果我們的婚姻能被搬上銀幕,只有一個地方希望能加以修改,那當然就是結局。與一般的夫妻一樣,我也經常為李小龍的事感到焦急萬分。但因為看多了小問題演變成兩個人決定性的問題的例子,所以我們都努力去避免它。重要的是,互相幫助。如今回想起來,發現有三種因素是支撐我們婚姻最大的力量,其一就是寬容。或許有很多情形使你很難做到以寬大為懷,但這時不妨用忍耐來解決問題。其二就是忍耐。李小龍是個急性子,有時會在矯正他的過錯時大發脾氣,這是人所皆知的。但在私生活中,他是非常溫柔的,他曾經以最大的耐心使我能在香港住得舒適而不至感到格格不入。李小龍曾言傳身教告訴我忍耐。寬容與忍耐是只能存在于人與人的結合之中。但率真不同,率真是一種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可以自由而毫無隱瞞地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率真就是支撐我們婚姻的第三個因素。以一個演員也好,以一個真實的人也罷,李小龍在肉體上、心理上都是一個可以表達自我的人,所以才會把觀眾迷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