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斬后奏的婚姻(2)
1964年8月12日,李小龍與蓮達領取了結婚證。這一天,李小龍沒有禮服,只能臨時租借了一套,而蓮達的婚紗,也是臨時租借的。根據規定,他們的名字將被登在當地的報紙上。很快地,他們結婚的事就被蓮達的母親知道了,蓮達的母親立刻召開了緊急的家族會議,幾乎所有的親屬都參加了這次會議。在這次家族會議上,一開始,所有的人都勸說他們再重新考慮一下這樁婚姻,因為他們兩人都太年輕,這樣的決定實在是很沖動,不可能維持很長時間。蓮達和李小龍當著所有親屬的面坦白了他們的想法,他們表達了自己對彼此的愛意,認為他們能經得起任何考驗。他們認為親屬們只是需要時間對李小龍進行深入了解。在這次家族會議上,蓮達的母親被來自東方的小伙子的真誠打動了,她同意了女兒的婚禮。
幾天后,李小龍和蓮達在親友的祝福中在西雅圖的羅爾教堂舉行了婚禮。婚后,蓮達為了丈夫的事業做出一個巨大的犧牲——放棄學業,跟隨他去奧克蘭,一起去打拼美好的未來生活。
成功背后的女人(1)
李小龍成功的電影事業離不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是他的動力;他更離不開妻子蓮達默默無私的奉獻。
來到奧克蘭,由于工作時間緊迫,李小龍原本打算的蜜月旅行也被迫取消了。這對新婚妻子來說,是件沮喪的事,可蓮達不僅沒有絲毫的怨言,在很短的時間內,她還做了一個重大的選擇:隨李小龍再次搬家,移居加利福尼亞洲。因為李小龍發現西雅圖是個相對保守落后的地方,比較傳統。他力圖推廣的功夫以及像空手道這種外來的東西還屬于不能很快被別人接受。于是他們決定去全美風氣最開放的加利福尼亞,李小龍對那里的功夫發展前景非常看好。蓮達也很清楚,一個異國人想要在美國開創一番事業是非常艱難的,他們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對未來9年時間內他們先后搬過11次家、經濟也曾一度非常拮據的情況,蓮達從來沒有怨言,而是選擇和李小龍一起共同鼓勵度過。
1965年2月1日,中國農歷年的除夕夜,李小龍和蓮達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孩子的誕生給李小龍帶來難以言喻的欣喜,他給兒子起名為李國豪,英文名字布蘭頓·李。兒子的誕生,給李小龍帶來更多的動力,他感覺自己的生活比以前更充實美滿了。李小龍初為人父的喜悅僅僅持續了一周,從大洋彼岸就傳來噩耗:他的父親李海泉于2月8號病逝,享年64歲。李小龍傷心至極,父親走得如此突然,沒來得及看一眼剛出生的孫子。于是他們決定在最短的時間內定好機票,全家飛往香港奔喪。
喪事辦得很體面,一切按照中國的傳統的儀式進行。蓮達盡管生長在虔誠的基督教家庭,自幼又受到美國式的教育,但她一步不離地陪在丈夫身邊,履行著各種各樣繁瑣的東方禮節。幾乎時從這段時間開始,蓮達的生活重心和目標確定為:讓李小龍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她全部精力投入到照顧李小龍的生活和精神。
李小龍的練功強度非常大,對體能的消耗自然也很大,常常半夜突然餓了,蓮達就起身下床給她準備吃的;李小龍有挑食的毛病,細心的蓮達就在李小龍的飲食上格外用心,還特意學做中國菜,尤其是小龍喜歡的粵菜,她更是做得有模有樣。李小龍外出拍戲時,蓮達最掛念的往往也是李小龍的飲食和生活,她一接到李小龍的電話便會噓寒問暖。1970年,李小龍曾在一次練功中受傷,非常嚴重,不得不臥床休息。醫生向李小龍宣布:以他的傷勢以后不太適合做高強度的運動,更別說練功了。蓮達知道這對李小龍來說不啻是個致命的打擊,她像安慰孩子一樣安慰他,并以自己的耐心和醫學知識精心照料著李小龍,使小龍的傷勢恢復得出乎意料。在蓮達的建議下,李小龍還利用這段不能練功的時期讀了大量的書,這不僅對李小龍的武學上的思考產生了很大影響,而且對李小龍的演藝事業也有不小的促進作用。
李小龍在一次采訪時曾對觀眾說:“是蓮達改變了我,讓我從一個男孩變成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我在修養期間讀的書,很多都是蓮達幫我介紹的,這些書籍影響了我的生活和信念,為我以后自寫自拍自演的電影提供了很大幫助。”
李小龍成名后,蓮達還為提升李小龍的公眾形象做出了很大努力。她深知,很多名人非常善于經營自己的公眾形象,但李小龍性格太急躁,情緒波動大,這樣對于維護一個銀幕英雄、功夫高手的形象非常不利,所以她無時無刻都在提醒李小龍。有一次,一位李小龍的崇拜者前來找李小龍拜師學武,恰巧碰上李小龍在打坐。崇拜者的貿然前來,打斷了李小龍的修煉,這讓李小龍勃然大怒,他憤怒地趕走了崇拜者。蓮達知道這對李小龍的形象將會產生不良影響,于是她開車追上那位崇拜者,向他解釋李小龍暴怒的原因,并答應會在他下次來訪時安排他見李小龍。崇拜者被蓮達誠懇的態度打動了,打消了對李小龍不良的印象。
在蓮達的建議下,李小龍還參與了一些公益活動。她時常幫李小龍舉辦一些義演義教活動。這些活動一方面幫李小龍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讓李小龍接觸到了更多對他事業有幫助的人。好萊塢的大制片商溫特杜爾和李小龍的認識,就是在蓮達舉辦的聚會上,他后來在好萊塢和李小龍合作了揚名國際的《龍爭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