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之死(2)
李小龍的遺體原本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將安葬在他父親李海泉的墓旁,但是蓮達出于對亡夫李小龍的懷念之情,堅決要求將李小龍的遺體運回美國。1973年7月28日,在西雅圖市殯儀館舉行了李小龍的第二次葬禮。李小龍最后安葬于西雅圖的湖景墓地,蓮達在李小龍的墓前做了最后的悼詞:“他活著的時候,每天都有所創(chuàng)造,他32歲的一生是充實的。”
在香港為李小龍按照中國傳統(tǒng)擺設的靈堂里,李小龍的遺體安放在一具敞開蓋子的青銅棺材里,穿著他在《精武門》扮演陳真時穿過的那套唐裝。這不由讓人想起影片中陳真在他師父靈堂前的情景。
“胃病會不會死人?”
“感冒會不會死人?”
“你要告訴我,師父到底是什么病死的?”在《精武門》中,陳真痛苦地問道。
“醫(yī)生的確這么說,師父是胃病轉感冒死的?!?一個師弟回答到。
“我不信!”
“師父平時身體這么好,怎么會病死?怎么會病死?”陳真憤怒了。
也許,在那次李小龍的葬禮上,很多人也會在問,“他是怎么死的?他那么強壯,怎么會突然死去?怎么會?”
“我們不相信,不相信李小龍真的就這樣死去了!”
這應該是更多人心中的回答。
命運的魔咒
李小龍逝世時,他的兒子李國豪才7歲。李小龍從他剛學會走路就開始教他武術和跑步、跳繩。李國豪5歲那年曾跟隨李小龍到香港電視臺作過武術表演。在“腳踢木板”的精彩節(jié)目中,李國豪把一塊懸掛得幾乎和他一樣高的木板踢成兩半。從父親那里,李國豪繼承了不少東西——俊俏的外形、演戲的天份以及習武的天賦,甚至連少年時代不愛讀書的性格都一并繼承了過來。十多年后,李國豪長大成人,也進入了演藝界,并有了一定的影響。這一度讓很多人有“李小龍復活了”的錯覺!
1986年,李國豪在于仁泰的片子《龍在江湖》中第一次出演,一舉獲得成功。李國豪在香港電影界獲得成功后,轉而重返美國好萊塢,從此片約不斷。
1993年4月1日,西方國家的愚人節(jié)。這一天,李國豪片場正在拍電影《烏鴉》的槍戰(zhàn)鏡頭?!稙貘f》的主要情節(jié)是:李國豪所飾的搖滾樂歌手與他的女友雙雙被毒梟殺害,李國豪從陰間里還魂而出,為其女友復仇。
砰——
從片場傳來一聲槍響。李國豪在戲中的對手邁克爾·麥西用道具槍向他射了一槍,他應聲倒地。片場的人都愣住了(按照劇情,李國豪應該馬上還擊),繼而震驚嘩然——假戲真演,李國豪真的中彈了!眾人急忙將他送往醫(yī)院。12個小時后,醫(yī)院搶救無效,宣布李國豪死亡。李國豪從中彈直到死亡,一直處于昏迷狀態(tài),未留下一句遺言。
據(jù)參與搶救的外科醫(yī)生麥摩利稱:李國豪的死因是失血過多,肺部充滿液體,無法呼吸。據(jù)X光片顯示,背椎骨被一塊圓形金屬物擊中,而腹部傷口,直徑達1英寸。
李國豪逝世的消息一傳出,世界震驚,尤其是港臺、美國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社團反應強烈。傳媒紛紛報道這一噩耗,并追蹤及探討李國豪的真正死因。
第二天,醫(yī)生在檢尸后,宣布李國豪是被一顆零點44的子彈擊中的。因此最先的傳聞是謀殺,“第一嫌疑犯”理所當然是開槍的演員邁克爾·麥西。
24小時后,謀殺的說法被推翻了。邁克爾·麥西很無辜地說,他是按劇情開槍的,他認為他拿的槍里裝的是“空彈”根本就沒有子彈,怎么會射出去呢?而最重要的是,邁克爾·麥西的槍是道具總管交給他的。道具總管自然成了“第二嫌疑犯”,這位總管很坦然地:自己只保管槍支,裝彈藥的是特技人員。特技人員則稱:他裝的確實是“空彈”,裝完后,就交給了道具總管。三個人都有作案的可能,卻都又證據(jù)不足。雖然很多人在事發(fā)后一再懷疑是謀殺案,但美國當局因為證據(jù)不足卻不得不最后確定為意外事故。
《烏鴉》是一部很有邪氣的電影。在很多國家(尤其是中國)烏鴉被視為一種非常不吉利的鳥。據(jù)說在《烏鴉》攝制過程中,片場連連發(fā)生意外事故——好幾個工作人員受傷或闖禍等。這不由得使人聯(lián)想起李小龍未完成的影片《死亡游戲》,影片中有這樣的情節(jié):李小龍飾演的知名武打巨星盧比利成為國際性黑社會集團的敲詐對像,盧比利對黑社會勢力決不屈服,沒有理睬他們的最后通牒。于是黑幫在對盧比利展開了暗殺行動,就在盧比利拍攝《精武門》最后一個騰空被槍殺的鏡頭時,殺手混進了演員當中,假戲真做,對盧比利實行了真彈射擊!影片中的盧比利雖然大難不死,但是現(xiàn)實中的李國豪卻沒有在槍口下逃過一劫。
還是在《死亡游戲》中,李小龍飾演的盧比利歷經(jīng)磨難,最后直搗黑社會勢力的老巢,經(jīng)歷層層關卡,盧比利終于闖上塔頂,但寶塔頂層的藏寶匣里沒有任何稀世珍寶,里面只有一張紙,寫著一句古老的偈語:“生是一個等待死亡的歷程。”
難道這句古老的偈語竟是一個命運魔咒?它在冥冥之中對李小龍和李國豪父子的命運有了一個神秘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