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巨星隕落
難以置信的死訊(1)
李小龍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馬來西亞有一個地方的人始終認為他依然健在。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的消息閉塞,而是他們覺得李小龍根本就是不死的。1973年李小龍去世的報道在這個地方流傳的時候,他們以為這是他在為自己正在拍攝的影片《死亡游戲》而制造的特殊宣傳手段。幾年后,當李小龍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他們卻堅信李小龍閉關修煉去了,終有一日,這位功夫之王還會踢出他的經典動作,然后大吼一聲“哇——呀”,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1973年5月,在九龍郊外的嘉禾片場,李小龍和同事們正在為《龍爭虎斗》國語片配音,同事發現他有些異常。但是由于當時正值酷暑,天氣燥熱,而且李小龍在同事眼里一直是鐵打的人一般強壯,誰也沒有在意。但接著李小龍便昏倒在地板上,被送往醫院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病因!兩個月后,李小龍在女星丁佩家里與世長辭,年僅32歲。這種充滿神秘的死亡方式,使得人們一時間對他的死因眾說紛紜。經過了尸體解剖、驗尸官報告、兩次葬禮以及保險公司的調查報告,最后大家公認李小龍死于突發的腦部疾病。事實上,1973年對于李小龍來說,確實是不太順利的一年,《死亡游戲》拍了精彩部分便沒有了下文,他和媒體的關系也惡化起來。他所受的輿論壓力和高強度的工作終于影響到了他的身體狀況,5月李小龍暈倒在配音室里,幸好被大家及時發現,趕緊送往醫院搶救,否則他很有可能早兩個月離開人世!
李小龍的猝死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強烈反應。消息首先在香港傳出,當伊麗莎白醫院里的醫生們還沒有準備好把死亡原因對外公布的時候,李小龍的死訊已經快如閃電般地傳到了東南亞和美國。香港《快報》在1973年7月21日頭版上刊登了《哀悼李小龍》為題的評論,極盡痛苦、惋惜之情;1973年7月22日《明報》特別發表了作家金庸先生親自撰寫的社論《一個明星的死亡》:“小龍突然暴斃的消息傳出時,任何都會難以相信。如果在昨天,要人們推舉一個全世界中國人最不容易死亡的人,預料李小龍極可能得到最多的選票。偏偏這個最不容易死亡的人,卻突然在睡眠中一瞑不視……”各地的報紙也都瘋狂地以“一代巨星隕落”等標題大幅版面報導著李小龍的死訊。
但許多人還是不相信這個“渾身都是力量,一拳能打死一頭牛”的功夫之王竟會就這樣死去。“李小龍怎么會死?他是不會死的!”這是全世界李小龍的崇拜者和影迷對得知他死訊的第一反應,李小龍的死對幾乎所有人來說都是難以置信的。他那給世人展示的結實肌肉,令人羨慕的健美身體輪廓和驚人的爆發力是人們形成了永遠的印象。
美國空手道之父李善宏說自己和李小龍交手過,他深深被李小龍的武功、速度、力量所折服。他平生都沒有見過像李小龍那樣的高手,他說:“他身體的每處都會出招,他可以單手倒立數分鐘以及用一只手的食指做俯臥撐。”
李小龍的大個子徒弟籃球手卡里姆·賈巴爾簡直把自己的師父當成了神,“他的最大特點是快,動作像貓一樣敏捷,和閃電一樣 。”
自衛武術空手道倡導者喬·路易斯說,相對李的身體和體重,李小龍具備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他可以把34公斤的杠鈴直臂水平前伸,收回,然后再伸出靜止可以停留20秒!而喬·路易斯自己連兩秒鐘都做不到。
所以這些超乎常人的能力怎么也無法和死亡之神聯系起來!
但李小龍的確是與世長辭了,他神秘地離開了他的崇拜者和他的電影,他以自己高深莫測的武功、精湛的演技、無窮的魅力俘獲了千萬觀眾的心,然后離奇死去。他主演的電影一再刷新香港、東南亞的票房紀錄,他頭上已戴上了數不清的桂冠:一代巨星、武之圣者……
就在他與世長辭的當天,李小龍還在專心地和鄒文懷討論他的劇本。他將自己一生最后的時間都用在了他熱愛的電影上,他很少休息。在他離開后,他的整個世界都平靜了。沒有了勞累,沒有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