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孩改變了我的生活
羅絲·雷斯尼克
我在童年和少年時代激情四溢,無時無刻不追求展現自我、磨礪才藝和體味生活。學校里的音樂、舞蹈和戲劇課讓我歡欣不已,而劇院和音樂會更讓我身心為之震顫,鄉間流連的時光也同樣美妙,還有我的書,那些厚重的盲文書籍無論在我乘車、用餐還是睡覺時都與我形影不離。
然而,一天晚上,在高中的一次舞會上,一句我無意中聽到的話霎那間將我年少的幸福擊碎——“那女孩是個瞎子,真可惜!”
瞎子——這個刺耳的字眼隱含著一個陰暗、漆黑、僵硬和無助的世界。我立刻轉過身,大聲喊道:“請不要為我嘆惜,我很快樂!”——但我的快樂自此不復存在。
升入大學之后,我開始為生計而奔波。課余時間我教授鋼琴及和聲,臨近畢業時還偶爾參加幾次演奏會,做了幾次講座,可要維持生計光靠這些還是不夠,與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比,它們在經濟上的回報讓人沮喪。這讓我失去了自信和勇氣,內心郁悶苦惱。眼看我的姐妹和伙伴們一次次興高采烈地與人約會,我更覺消沉空虛。所幸的是,還有鋼琴陪我。我沸騰的渴望和激情在肖邦、貝多芬、勃拉姆斯那里得到了共鳴。我的挫敗感在他們美妙壯麗的音樂構想中消散。
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一位女孩,一位出色的女孩,這名隨軍護士的信念和執著將改變我的一生。我們日益熟稔,成為好友,她也慢慢察覺出我的快樂的外表之下內心卻時常愁云密布。她對我說,“門已緊鎖,敲有何用?堅持你的音樂夢想,我相信機會終將來臨。你太辛苦了,何不放松一下——試試禱告如何?”禱告?我從未想到過,聽起來太天真了。一直以來,我的行事準則都是,無論想得到什么都必須靠自己去努力爭取。不過既然從前的熱誠和辛勞回報甚微,我什么都愿意嘗試一番。
雖然有些不自在,我嘗試著每天都禱告——“上帝啊,你將我送到世上,請告訴我你賜予我的使命。幫幫我,讓我于人于己都有用處。”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得到了明確而滿意的回答,超出了我最樂觀的期望值。其中一個回答就是魔山盲人休閑營區。在那里,我和我的護士朋友每年都有幸看到失明的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是多么生氣勃勃。除此之外,朋友們真摯的友誼以及美妙的音樂都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的歡樂和慰藉。最重要的是,我越來越意識到,在我日復一日的禱告中,當我聆聽上帝的啟示之時,我正日益與他靠近,并通過他接近永恒。
附注:
羅絲·雷斯尼克:于1934年畢業于亨特學院,之后又獲得了加州大學的碩士學位,現為三藩市盲人康樂協會的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