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美于變化
將所有事物和事物的原則統統歸結為經常變化著的形態或風尚,這已日益成為近代思想界的一個趨勢。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生理活動等表面的事情說起。舉個例子來說,選定在酷暑中猛然浸入滔滔清流的一剎那和感覺極其愉快的這么一個微妙的時刻。在那一瞬間的所有生理活動,難道不可以說是具有科學名稱的各種元素的一種化合作用嗎?但是,像磷、石灰、微細的纖維質等這些元素,不僅存在于人體之中,而且在與人體沒有絲毫關系的地方也能檢查出它們的存在。 血液的流通,眼睛中水晶體的消耗和恢復,每一道光波、每一次聲浪對于腦組織所引起的變異——都不外是這些元素永久的運動。但是科學把這些運動過程還原為更為簡單和基本力量的作用。正如我們身體所賴以構成的元素所形成的我們的生理活動的力量,這些力量在我們身體以外也同樣發揮著作用---它可以使鐵生銹,使谷物成熟。這些元素,在種種氣流吹送之下,從我們身外向四面八方傳播:人的誕生,人的姿態,人的死亡,以及在人的墳頭上生長出紫羅蘭——這不過是成千上萬化合結果的點滴例子而已。人類那輪廓分明、長久不變的面顏和肢體,不過是一種表象,在它那框架之內,我們好把種種化合的元素凝聚一團——這好像是蛛網的紋樣,那織網的細絲從網中穿出,又引向他方。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生命有些像那火焰——它也是種種力量匯合的結果,這匯合雖不斷延續,那些力量卻早晚要各自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