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振作的藝術
喬伊絲.格倫費爾
我認為,對人性本善的絕對信仰便是我信仰的核心。同其他人一樣,我也有遇到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那感覺就像是穿著沉重的靴子向上游,卻被腳蹼拖著后腿一樣。然而,就算是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即使我有一種被孤立或者孤獨的感覺,我依然會隱隱意識到自己是真實、正確且善良的整體的一部分。
我對上帝的信仰從未改變過。但我不相信肉身上帝,也難以明白怎么有可能去信仰一個善惡共存的神。我信仰上帝、善良、還有一神論,我也相信我們皆屬于這個唯一,是它的一部分。
為了理解“容忍”及“理解”這樣的詞,我花了好些時間。幾年來,我一直口頭信奉著“容忍”與“理解”,但我覺得,直到今天我才開始對他們的含義有了些許的了解。如果我們都能夠成為對方,雖然這很難但也許是有可能的,那么遲早我們都能學會互相謙讓。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只有親身經(jīng)歷,我們才會真正理解別人。
對于自我及自負,我總是有些迷惑,因為我直覺上認為它們都會妨礙理解。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的確如此。
我過去常為個性以及那種自負擔憂不已。我發(fā)現(xiàn),某些藝術家,比如音樂家,總會讓聽眾從音樂中了解他的個性。而其他更偉大、也因此更謙遜的音樂家,則成為了使人們輕松了解音樂全貌的暢通渠道。我們知道人性的善良來源上帝,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努力使自己遠離自身不道德因素的玷污。我并非第一個有此想法的人,這實為難事,尤其是當你身在舞臺上的時候。
我是一個生性樂觀的人,就算情緒低落,也會很快振作起來。我總會按計劃來做一些小事,例如操持家務、查看需回復的信件。這就是說我會做完這些事以便享受以后的空間。然而我發(fā)現(xiàn),在對行善的信仰及實踐上,我卻無法做出任何計劃,我的意思是重要的計劃,但我必須為之預留空間,并盡可能保持通道暢通無阻。這自然就是說,要無所畏懼而不是聽天由命。因為你明白,我相信當我滿懷誠意,靜靜等待事情發(fā)生時,它們便會發(fā)生。這并不是一種消極的狀態(tài),而是對自己真正處境的了解。
在我的生命中,朋友最為重要,為人所需時的驚奇也同樣重要。但是這一切都會消逝,最終只會留下你與上帝單獨在一起。對此,我還沒有做好準備,但我已在心中看到了那一幕。
這一點我并沒有徹底明白,但我相信唯有的只是現(xiàn)在,我們必須認識并享受現(xiàn)在。此刻……當然不是指人們規(guī)定的所謂的周一、周五或任何時候,而是確確實實的現(xiàn)在。這是不會改變的。所有的一切的確都已完成。發(fā)現(xiàn)與享受便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