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聽覺的人能夠辨別失聰者發出的非言辭性聲音,說明有些對非言辭性聲音作出的反應是可以學習的。CI報道。
人類更擅長用聲音交流,而不是用語言。但是用我們是如何利用聲音建立連接呢?我們又是如何利用聲音接受別人的信息呢?
為了找到答案,科學家們錄下了先天失聰的人發出的非言辭性聲音,因為失聰者能夠對各種積極和消極的情感做出反應。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科學家認為正是由于失聰者不能夠聽到這些聲音,他們才發出這些聲音。
接著,科學家們把這些聲音放給一些聽覺正常的人聽,來觀察他們是否能夠辨別出聲音背后帶著的情感。試驗結果比科學家們的猜想更顯著——失聰者發出聲音背后帶有的高興和悲傷情感差異非常顯著。這說明我們一生下來就已經具備了發笑或嘆氣的能力。
但是對于聽這些聲音的人來說,聽懂失聰男性和女性發出的聲音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deaf female sound, deaf male sound]。剛剛你聽到的這兩種聲音都是高興時的聲音。而對于有聽覺的人而言,高興時發出的聲音是這樣:[hearing male sound]。
因此,科學家表示,這種非言辭性可能和我們的語言一樣,也要學習之后才能聽懂。這項研究結果將會公布在“美國聽覺協會”舉行的會議上。
科學家們的這一理論與之前的一項研究結果相吻合。在那項研究中,勝利時發出的吶喊聲與文化相關,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不能夠習慣南非的烏烏祖拉的慶祝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