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飾演007-肖恩·康納利
1962年肖恩·康納利向全球的影迷宣布:“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在21年間的七部邦德影片中,這位高大,黝黑的蘇格蘭人表現出的溫文爾雅的特工形象,使全世界對他的代號都耳熟能詳:007。
然而要成為成功的明星并非易事。多虧了羅伯特·亨德森,一位正執導《南太平洋》的47歲的美國人。一天亨德森與健壯的康納利進行了促膝長談,康似乎已打定注意。他告訴亨德森他想當職業足球運動員。
“那么想一想,”亨德森說:“踢完球,到28歲或30歲,就完了。然后你怎么辦?你愿不愿意當演員嗎?” “怎么當?”康納利問道,“我13歲就輟學了。”
亨德森點點頭。“你是幾乎沒受過教育。可你有想象力,有頭腦。我可以列給你十本書的名單,你讀一讀。
與其說亨德森提及的是“十”本書,不如說是二百本,其中包括莎士比亞,托馬斯·烏爾夫和奧斯卡·王爾德的全集。但康納利啃下了它們——秉承著父母堅忍不拔的精神,他每天埋頭讀書。一大早就去圖書館一直呆到夜晚。
深夜,他通宵達旦地聆聽錄音機,播放的聲音當然不會是波蘭語可也不像蘇格蘭話。一年后他決意選擇表演來作為他的職業。對于新的生活,康納利選了一個新名字。
1957年,英國廣播公司制作了羅德·賽林的劇目《重量級拳擊手的彌撒》。片中那位一敗涂地的職業拳擊手蒙頓·麥克林托克,由一名曾在皇家海軍打過拳的年輕演員飾演。他叫——肖恩·康納利。
同年,康納利在影片《安娜·克麗絲蒂》中飾演角色。片中角色由有著淡褐色頭發的黛安·賽琳頓扮演。幾年后她成了康納利的妻子。
那時候,康納利已出演過五部不起眼兒的影片——但在其中一部中,他引起了沃爾特·迪其尼的注意,1958年迪斯尼把他帶到了美國。迪斯尼叫他扮演麥克爾·麥布賴德,一個在名為《達比·奧吉爾與小人國》的深受歡迎的矮妖精故事中的角色。影片的高潮中,麥布賴德與村里的暴徒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拳斗。
康納利在《達比》一片中的表現受到包括制片人亨利·索斯曼的注意,當時他正與合作制作人阿爾伯特拍一部由1958年伊恩·福萊明著的小說改編的影片《否博士》。
康納利被招到制片人的倫敦辦事處去接受面試。“我們看到他如同超人一般躍過街道,”索斯曼后來說。“我們曉得他就是我們要的邦德。”
而詹姆斯·邦德小說的作者,伊恩·福萊明已有了人選而且很難回心轉意。康納利說“他本來選取定卡里·格蘭特扮演該角色,但因為錢不夠,所以他只得同意由我來演。”
康納利不僅演了,而且異常精彩——六十年代有五部片子,從《否博士》到《愛在俄羅斯》,從《金手指》,《霹靂彈》到《你只有兩次生命》。他在銀幕上溫文爾雅以及極具吸引力的形象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從芝加哥到羅馬小孩子都能確切地說出當金手指用激光槍威脅007時的對白:
“你想讓我講話嗎?”
“不,邦德先生。我想讓你死。”
然而007并沒有死。邦德影片的成功使康納利得以把妻子,兒子賈森,和他的繼女搬進城里俯瞰倫敦阿克頓公園的居所。他也為雙親買了一棟更加舒適的宅院并說服父親退了休。
他又用了一百萬美金建起了蘇格蘭國際教育機構,來幫助貧困的蘇格蘭青年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