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童真
薩拉跑進來。"看,我發現了什么。"我正在看報,一條卷長的有點支離破碎的東西出現在報紙上,把我嚇得跳了起來。那是一條蛇的蛻皮,我們的花園里有很多蛇。
"它難道不漂亮嗎?"我那7歲的小女兒眨著她的大眼睛問道。
我看著那條蛇皮,自忖它實在算不上漂亮,但我明白決不能對孩子冷淡抑或感到厭煩。孩子們初次見到的東西對于他們是形成美感以及創造力的基礎。在接受相關教育之前,他們應當只會看到世上美好的事物。
薩拉問:"蛇為什么要蛻皮?"
曾經做過天真喜劇演員的羅伯特說:"我們花園里有一條光著身子的蛇。"
我也利用一切機會教給孩子們知道任何事物不單有其表像,更有其深層原因的含義。 我解釋說:"蛇為了獲得新生,所以要蛻皮。"正如我家常常出現的情況,最初的話題會引出其它一個又一個新問題,直到我們談論的內容與最初的毫不沾邊為止。
薩拉問:"蛇為什么要獲得新生?"
羅伯特詼諧地說:"因為它們不喜歡自己的樣子,想要變成另外的樣子。"
薩拉和我沒再理會她哥哥。我忽然記起許多年前報上曾有一篇文章,作者表述了她對新生的看法:她用糊在墻壁上的一層層的壁紙來形容我們是如何將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的,并且說一層一層地剝去那些壁紙,我們便會發現藏在下面的純真。
我告訴全神貫注的小女兒:"我們常常要'蛻皮',換掉身上那些衣服。我們長大了,有些東西不想要了,有些不需要了。這條蛇不再需要這張皮了。可能是蛇感到這張皮既僵硬又難看,穿在身上不像以前那么漂亮。就像買一套新衣服那樣。"
當然了,我敢肯定這樣的解釋不能讓真正的博物學家滿意。但薩拉聽明白了。談話間,我知道薩拉盡管是朦朦朧朧的,但理解了新生是進步的一部分,理解到我們需要好好審視自我、房間、功課、創造力以及靈性,想想需要留下什么,摒棄哪些。我用心地解釋這是自然過程,并非強迫著去做的。
我解釋說:"蛇喜歡它的皮的時侯,就不會蛻皮。隨著它們的生長,蛻皮是自然的過程。"
薩拉說:"爸爸,我懂了。"說完從我腿上跳下去,拿著蛇皮跑了。
我希望她能記住這一次。為了找尋年復一年為社會和環境所掩蓋的真正的自我,我們需要檢查這些"壁紙",一旦認識到它們毫無價值,不再需要或者有缺陷,需要輕輕剝去一些,最好是將那些摒棄的東西塵封在記憶中,激勵我們更有活力和更有精神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