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新娘
自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吻新娘一直是西方結婚儀式的組成部分。在訂了婚的羅馬情侶當中,接吻是法律上的一種契約,象征著他們的結合有了公開的證明;倘若立下婚約的一方在正式婚禮舉行之前死去,那么活著的一方可以保留結婚禮物,只要雙方已經接過吻,而且也只有在已經接過吻的情況下才可以這樣做。“這種接吻的象征價值,”尼古拉·佩雷拉指出,“在于對接吻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接吻是傳遞權力或‘靈魂’的一種方法。”接吻作為男女結合的象征,一直流傳到現代的結婚儀式上。根據教會和國家法規,一對未婚男女一俟司儀牧師宣布他們愿意結合便算成婚,但這對客人們來說還遠遠不夠;只有新娘和新郎接過了吻,社區的人才認為婚禮完成———這就是說已經正式“蓋印”。
婚禮上的接吻還象征新娘身份的變化。當新郎揭開她的面紗去吻她嘴唇的時候,丈夫是在向大家宣布,他已確認并且接受了她新的身份。就像那王子的親吻喚醒睡美人一樣,她可愛的王子的親吻把新娘從少女時期的酣睡中喚醒,并把她引進成年人的生活。讓客人們吻新娘的習俗可以被看成是這種引進主旨的完美闡釋。常常在婚禮結束以后,客人們———從大叔大伯到報童———依次都可匆匆輕吻一下新娘。這一儀式不應該被看成是一種無惡意的性游戲,更不應該被看成是新娘愛意的分送,而應該被看成是大家舉行的一種歡迎儀式。客人們的吻強化并認可了丈夫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