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將至的榮耀
羅伯特.希利爾
“我感到光明將至的榮耀”是埃德溫.阿林頓.羅賓遜的十四行詩《信條》中的最后一行,概括了我的基本信仰。我的任務便是清除死去的情感、悔恨和卑鄙欲望的殘骸,迎接加速前進的光明。五種感官和神秘的氣息感受這奇妙的世界,并隨之沐浴上帝的榮光。我很少有欣喜若狂的時候,但仍努力準備迎接這一時刻的來臨。因此,我反對棄世逃遁,這種想法即使在上帝的榮光召喚我們大顯身手時也在內心深處噬咬著我們。
棄世逃遁的想法無論是受外來的影響還是來自我們自身都不利于我們的靈魂。其誘因為焦慮、怨恨、嫉妒和矯飾;其促成因素是尋求無論失去還是得到都同樣令人失望的東西;其后果是產生一種怯懦的想法,認為一切均是徒勞。在冥思與祈禱中,我可以避開這種罪惡的破壞力,重新回到美麗的世界,重享上帝給我的喜樂。
我相信自己可以死而復生。像許多我的前輩一樣,我經歷過“不朽的暗示”。這種體驗,只有一粒褐色的種子成長為一棵鮮花盛開的大樹的經歷才能解釋清楚:隆冬時節深深埋在泥土里,極度的刺激和焦慮恰似一種生長的痛苦,持續到六月。
說到正統信仰,和父輩一樣,我是一名圣公會教徒,可以重復教條的教義而不太走樣。在我看來,這些教條的精義是一種模式,如同詩歌中十四行詩的形式,以凝練的方式表達信仰。他人有另外的模式,我對此無異議,因為“我們殊途同歸”。
我相信他人的善意,并且本能地信任人。盡管信任的人常常背叛我,讓我十分不快,有一兩次他們非常卑鄙地背叛了我,我仍然相信人,因為懷疑不是我的天性,我也不愿意這樣。畢竟值得我信任與辜負我信任的人數目之比為10:1,并且我知道,也許在無意之中,我自己也辜負了別人對我的信任。
世界朝著精神完美的目標行進,這一觀點在我看來是符合邏輯的,否則我們都成了白癡的腦細胞。精神和肉體都在進化,這一信仰使我十分樂觀,憤世嫉俗者也沒有動搖這種樂觀主義。也許在一個世紀甚至幾個世紀里會出現挫折,但與人類進步的遠大前程或與人類發展至今的歷史相比,這些挫折不過是小小的失敗。
我很幸運有開朗的性格,會享受這個世界的快樂。對于日常生活,我想說:世界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我不希望生活充斥著物質追求;另一方面,我也不愿盲目否定自我以期待神賜喜悅的來臨。一天的快樂一天當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