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能相信
塞(西爾)·戴·劉易斯
“優秀的人們信心盡失,
壞蛋們則充滿了熾烈的狂熱。”
對我來說,葉芝的這兩行詩概括了今天的現實,信仰的貨幣似乎已經貶值了。我是在基督教的熏陶下長大的。后來有一段時間我相信共產主義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最大的希望。我承認信仰的必要性,但我無法忘記歷代的偉大信仰是如何因其擁護者的狂熱、教條、褊狹、殘忍、學術欺詐、愚蠢、偏執或機會主義而遭到損害的。
那么,難道我就沒有信仰嗎?信仰存在于你的心靈深處,當希望和幻想漸漸枯竭,沉淀下來的就是信仰。為了它,你甘愿做出任何犧牲,因為沒有它,你的存在就毫無意義——你只不過是一個會行走的影子。我知道我的內心深處有什么。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我愿意犧牲任何人際關系、任何生活方式去尋找使我能創作詩歌的真理。我知道很有可能我寫的每一首詩在我死后都不能流傳。我也明白詩歌創作在今天或許是一個人所能做的最荒謬、最無用的事情。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危難之時,每一個人才能發現或重新發現他最珍視的東西。于是我那詩人渴望創作的本能在胸中涌動,使我能讓恐懼、懷疑,甚至絕望激發自己創作。在詩歌創作中,我覺得我和人類,和平凡的人緊密相連,他們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直到炸彈落下或是海浪席卷而來將他們淹沒。堅守是因為他相信這是他最能做的事情,盡管這信仰難以用語言傳達。但詩人比普通人幸運,因為他的工作始終是他的天職。他就像肩負著一種宗教使命一樣,或許并不需要有宗教信仰,但因為詩歌或是不涉及瑣事和瞬息即逝的事物,或是將它們作為本質和永恒的意象,詩歌至少是一種精神活動。
人需要有一種宗教信仰使他的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我也能有這樣的信仰,但我的任何信念總會充滿困惑和保留看法。然而,我寫詩就是努力發掘生活的意義。偶爾,我用詩歌表現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從中也明白了我不曾意識到自己已經懂得的道理。因此,對我來說,詩歌創作的沖動表現出來的,不是因為不系統而不太真實的東西……而是一種信仰,那就是,人必須享受生活,探索生活的真諦,提高生活的品質。人可各盡其能,而我則通過寫詩盡善盡美地完成我的使命。
附注:
塞(西爾)·戴·劉易斯:英國最杰出的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