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西的幸福秘訣
梅雷迪思·威爾森
我猜想每個人在撒手塵寰之時都希望能在塵世中留下自己生命的足跡,這或許是人們心底最強烈的渴望。于是,很多人熱衷于生養(yǎng)子嗣來傳宗接代,才華平庸的人羨慕莎士比亞和貝多芬,就像建筑繪圖員羨慕建筑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商業(yè)美術家羨慕大畫家倫勃朗和拉斐爾。也許正因為這類可望不可即的煩惱,梭羅才會感慨,“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充滿隱秘的絕望”。
我有一位名叫馬克西·特爾的朋友,從他身上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擺脫這種“隱秘的絕望”,天賦絕非必備條件。馬克西當了二十多年的合唱團指揮。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他的興趣廣泛,激情洋溢,哪怕一支小小的鉛筆也讓他頗費心思。
身為作曲和管弦樂編曲人,馬克西經(jīng)常在鋼琴上邊彈邊寫,因此他對鉛筆和燈光頗為挑剔,決不將就。他四處尋覓,終于找到了一種優(yōu)雅美觀、性能上佳的鉛筆和一盞優(yōu)質的臺燈,各方面都讓人感到舒適稱心。后來,馬克西隨便一召,他的朋友便會加入他的“尋寶”隊伍,認識他的人都會重視他的建議。
馬克西雖然走了,可他留給我們的一切讓每一天都能過得更快樂。我一直在用他慧眼相中的那種鉛筆,每套衣服的每個口袋里放一支,書桌、床頭柜和鋼琴上也都有,簡直是筆不離身。馬克西竭力向我們推薦的那種臺燈我也一直在用,它的底座可隨意調節(jié),我的眼睛因此不再受罪。
記得有一年圣誕節(jié),為了將一些天下最美味的餅干放在禮籃中送給我們,馬克西跑遍全城,不厭其煩,終于在只有他才能發(fā)現(xiàn)的一家小店里找到了?,F(xiàn)在,這種餅干成了我們朋友家中的常備食品,雖然他們從未見過馬克西,也和我們一起稱這種餅干為“馬克西餅”。
“你得好好讀讀《項狄傳》,”馬克西有天這么對我說?!澳悴皇窍矚g嘗試不同的寫作風格嗎?這本書內容老套,但寫作風格極富創(chuàng)意,會讓你更勇于特立獨行?!惫?,我從中受益頗多。還有一次他說,“你那間音樂室的色彩與整體風格不太協(xié)調。你看,梅雷迪思,這是我在一家藝術品商店挑中的版畫,效果肯定好。送給你,看——價錢也不貴!”
我們那套公寓的每間屋子都有馬克西.特爾留下的印跡。我們的許多朋友對馬克西悉心覓得的寶貝評價很高,將它們推薦給他們的朋友,他們對“馬克西餅”、“馬克西樂譜紙”、“馬克西鉛筆”和“馬克西臺燈”等等贊不絕口,盡管他們與馬克西素昧平生。所以我深信一個人要想在這世上留下些什么,不一定非得成為貝多芬或是倫勃朗,或是生兒育女。確切地說,這并非一則信條,也不完全是個人奮斗的目標——或許有人覺得是吧?不管怎樣,倘若在我死后,我在指揮臺上的浮沉得失能讓我像馬克西那樣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那我就不負此生了。
附注:
梅雷迪思.威爾森:是位作曲家、指揮家,后來成為紐約愛樂交響樂團里的一名長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