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和奶奶認為,你要么是誠實的,要么不是,不可能介于兩者之間。
在他們起居室的墻上掛著一幅簡單易懂的座右銘:“生活好像一片剛剛落滿白雪的土地;我走到哪里,我的每一個腳印就會出現在哪里。”他們無需就此加以評說—一他們是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來證實這幅座右銘的。 他們本能的理解是,誠實意味著具備一定的倫理道德標準,既不看風使舵,也不隨著眼下的形勢而轉移。
誠實是判斷你行為的內在標準。遺憾的是,如今,誠實處在短缺狀態——甚至越來越稀罕。然而,它卻是社會各個領域真正的思想底線,而且是我們必須要求自己嚴格做到的。檢驗這種價值標準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參看我所指的誠實考驗,其中包括三條主要原則:在個人壓力面前,要堅定信念。當你知道你做得對的時候,你就不能退縮。對那些值得贊揚的人要常常給予肯定。切莫害怕那些可能有更好主意的或者那些可能比你更聰明的人。真誠、坦率地展示真實的你。那些缺乏真正的基本價值觀念的人,為了使自己感覺良好而依靠外在因素----相貌或社會地位。他們勢必盡一切可能來保全這種表面形象,卻很少會去培養自己內在的價值和注重個人的成長。 因此,要展示你的真面目。不要設法掩蓋你生活中令人不快的方方面面。艱難時刻要頑強。換言之,要正視現實。面對生活的挑戰,要老成持重,應付有方。 自尊和問心無愧是構成誠實的強有力的成分,是豐富你與他人關系的基礎。誠實意味著去做你認為對的事,而不僅僅是為了趕時髦或在政治上不出錯。堅持原則,不屈從于持享樂人生觀的女妖的誘惑,這樣的人生觀將戰無不勝。它將使你問心無愧地走向21世紀。這是祖父母教導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