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段文字是一篇自白,是一個受到錯誤教育的人的自白。
每當我有機會檢驗我所受到的教育,我都會異常清醒地認識到它的不當之處。測驗很簡單:在這個有三十多億人口的世界上生存并理解它,我真的準備好了嗎?是今天這個世界,而不是1850年或1990年的那個世界;我受到的教育對那時的世界可能已經足夠。實行這項測驗的最佳地點是國外--尤其是在亞洲或非洲。
我的意思不是說我受的教育徹底的失敗了。它讓我對這個世界有了很好的大致了解。它教我如何簡便地找出地區之間和人們之間的差異;地理教給我地形、資源和生產力方面的差異;比較文化教給我背景和群體利益方面的差異;人種學教給我面部骨骼結構、膚色和人體大致構造方面的差異。總之,我的教育讓我對事物不感到新奇。不論是有人住茅草棚,有人住竹制平房;還是有人燒木頭,有人燒動物糞便;或者有人聽五音階音樂,有人聽十二音階的;還是有人因為宗教信仰而食素,有人因為個人愛好而食素:這些都不讓我感到驚訝。
在那些方面,我的教育已經多得不必要了。但是它失敗的地方在于它并沒有教我知道注重差異是毫無意義的。差異幾乎早就被共性取代了。而我的教育恰恰沒有講到共性,它沒有理解更沒有解釋這樣一個事實:差異之外,都是因為太顯而易見反而不為人理解的現實社會。而且最簡單的現實就是,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比它任何一部分都更為重要,比一些民族人為強加的分割更為重要,比不同的信仰和效忠對象或者不同文化的深度和顏色都更為重要。這個更大的統一體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心事實--它能夠使人類在希望渺茫、甚至不存在希望的時候共同取得進步。
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覺得我說的這些還不能完全表達出我的意思。其實,這個觀點本身就是一條真理,即使人們不把它當做自己的行為準則,還是很樂于接受的。好,讓我換種方式來說吧。為了使自己在世界各地都無拘無束,我必須忘記腦海里那些過去學過的東西,結果證明,我與別人相處的能力不是取決于我對他們獨特生活方式的理解,而是取決于我對我們共同之處的理解。當然,尊重差異是非常重要的;但若就此停滯不前,那就如同你們雙方談的是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星球以及決定它是否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