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
數十億噸的被稱為"浮游生物"的小動物、植物散布在世界的海洋中。 這些小的動、植物大多太小而難以被人眼看到。 它們隨波逐流,為許多較大的動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 浮游生物曾被描述為生長在大陸陸地上的各種草類的海洋對應物。 這種比喻是恰當的。 然而就潛在的食物價值而言,浮游生物遠勝于草類。 一位科學家曾經估計,世界上的草類每年生產大約490 億噸有用的碳水化合物,而海洋里的浮游生物每年生產的碳水化合物
多于此數的兩倍。 盡管浮游生物具備巨大的食物潛能,但直到最近人們還很少象種植草類那樣付出努力養殖浮游生物。 現在,海洋科學家們至少已開始研究這種可能性。 全球人口不斷擴張,海洋資源作為食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現在還沒有人認真說過"浮游生物漢堡" 會很快在世界上流行起來。 然而,作為一種可能養殖的補充性食物資源,浮游生物正引起了海洋科學家們相當大的興趣。 一種似乎具有很大收獲可能性的微小的蝦狀浮游生物被稱為鱗蝦。鱗蝦長至2~3 英寸長時即成為地球上曾居住過的最大動物--藍鯨的主要食物。
成熟的藍鯨可以達到 100 英尺長,150 噸重,所以每頭鯨每天吞食 1 噸多的鱗蝦一點也不讓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