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化
民間文化是小型的、孤立的、緊密的、保守的、近乎自給自足的群體,具有同樣的習俗、同樣的人種和強有力的家庭或部族結構以及高度發展的宗教儀式。 秩序由宗教或家庭的約束來維持,成員間的關系非常緊密,傳統至高無上,很少有變動且變動緩慢。 勞動專業分工相對較少。 每個人都要做各類活計,盡管男女兩性分工不同。 絕大多數物品是手工制造的,經濟一般為自給自足型。 個人主義和社會階層在民間文化群體中的發展十分薄弱。在象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工業化國家里,一成不變的民間文化群體已不復存在了。在當代美洲的英語區,與民間文化最相似的群體也許算是 Amish 。 Amish 是美國的德裔農耕部落,他們基本上拒絕接受工業時代的大多數產品和節省勞力的設施。 在Amish 地區,輕便馬車仍是當地的交通工具,信徒們不允許擁有汽車。 Amish 宗教中的核心觀念Demut 即謙卑典型地反映了在民間文化群中個人主義和階級的不發達。 而與此同時,Amish 對群體的認同性卻十分強。 Amish 人很少和他們宗派以外的人通婚。 其宗教,作為Mennonite 信仰的一種,提供了維護秩序的主要機制。 相反,大眾文化是包含不同種族的大群體,通常高度個性化而且不斷在變化。 人際關系冷漠,勞動分工明確,由此產生了許多專門的職業。
世俗的控制機構,比如警察和軍隊,取代了宗教和家庭來維持秩序,而且實行的是貨幣經濟。由于存在著這些差異,"大眾的"與"民間的"可謂大相徑庭。 在工業化國家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里,大眾文化正在取代民間文化。 民間制造的物品正讓位于大眾化產品,這通常是因為大眾化的物品制造起來更快、更便宜,用起來更容易、更方便或者是能給其所有者帶來更多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