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進化
睡眠是古老的。 從腦電圖上看,我們?nèi)祟惡退徐`長目動物以及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一樣需要睡眠;甚至爬行類動物也有睡眠。 有證據(jù)顯示,有夢睡眠和無夢睡眠這兩種類型的睡眠取決于該動物的生活方式。 從統(tǒng)計上看,食肉動物比被捕食動物有更多的有夢睡眠,而被捕食動物更多地無夢睡眠。 動物在有夢睡眠時,被有效地解除動作能力,并且對外界刺激缺乏反應。 無夢睡眠則要淺得多。 我們都看到過貓和狗在顯然的酣睡中,有一點響動耳朵就會豎起來。 被捕食動物很少有深度的有夢睡眠,這看來顯然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 而且這一點是有道理的:當睡眠高度進化以后,愚笨的動物比聰明的動物更少在深度睡眠狀態(tài)下喪失動作能力。但是動物為什么要進入深度睡眠呢?為什么這樣的無動作狀態(tài)也會進化出來呢?海豚、鯨魚以及水生哺乳動物睡眠都極少,這一事實可以給睡眠的根本功能提供有用的線索。 海洋中是沒有藏身之處的。 會不會是這樣,睡眠不但不增加動物受傷害的可能性,反而是減少了這種可能性呢?佛羅里達大學的Wilse Webb 和倫敦大學的Ray Meddis 認為情況就是如此。 可以想像得出,在危險的時刻,那些由于太愚笨而不能自動保持安靜的動物,會不由自主地變得動彈不得。 這一點在食肉動物的幼獸身上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看法,它至少部分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