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精會神就是集中你的注意力
按心理學定義,專心是一段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的過程。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成功地對待專心這個問題并不像定義中所說的那么簡單。正因為這樣,把以下幾點記在心里是有幫助的。
你的注意力范圍是變化的
即使付出最大努力,我們注意力的范圍還是波動的。你可以自己證明這種注意力的變化。在一個安靜的房間里,把一塊表放在剛剛能聽到它聲音的地方,仔細聽,注意到嘀嗒聲是如何明顯地提高強度,繼而,衰弱到聽不到,然后又提高了。這種現象揭示了我們注意力范圍是如何波動的,因為嘀噠聲的強度實際上并無變化。
你在同一時刻注意一件事情
至今為止的資料表明,在同一時刻你只能注意到一個念頭。你的注意力可能轉移得很快,似乎能立刻注意到幾個概念。但顯然這只是一個錯覺。在注意力集中時,注意力的焦點轉移是在很短時間內,而且比較而言是很少發生的。
高度、適度、低注意力的說明
高度注意有較強的注意期和很短的注意力分散期。在低注意力下,注意到短期而注意力分散期長。適度注意力融合了兩種極端。因此,顯而易見,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胡思亂想上的學生甚至不可能回想出講課的要點。
缺乏注意力是困難的征兆,而不是起因。當一個學生說"我無法集中注意力"時,他其實在說,"因為分散我的注意力的東西太強,我不能專心手頭的工作"
注意力的干擾有兩種:心理上的和物質上的
干擾物是任何可以使注意力偏離中心焦點的東西。在學習的情況下,干擾物實際上可以被認為是心理的或者是物質的。在學生嘗試補救自己注意力缺乏之前,應當首先了解這兩種干擾物。
情緒是最強大的干擾
生氣的人會忘記傷害的疼痛,恐懼的人會發現很難享受快樂,緊張、焦慮的人可能對極小的事情反應強烈。在學生生活里,有許多心理壓力和緊張,嚴重影響學習效率。對是否能取得好成績的擔憂,對朋友行為是否友好的懷疑和經濟能力有限而造成的壓力――這些僅僅只是幾種影響學生的精神壓力。
每個人情緒的反應大不相同。一些人從他們的緊張中獲得目標和方向,實際上卻因此做得更好。基他人在壓力下崩潰了,而一些人盡管有壓力卻做得很好。
物質干擾時常存在,卻難以理解
我們的環境對我們如何感受和反應比我們通常認為的重要得多。對腦力勞動的物質干擾的效果而言,尤其如此。一項研究報告表明,在聽輕快的音樂時讀書的理解力和記憶力降低了。然而,讀書的速度未受影響。另一項研究發現準確回憶的能力受到紛雜環境的影響。許多跡象表明噪音對較高級腦力工作成果有不利影響。干擾物的影響仍沒有得到學生們的充分重視。
日常的推理性的工作受到干擾的不同影響
許多日常工作能夠在有干擾的背景下完成,結果受到很小影響或無任何不利影響。許多學生從自身經歷中發現這是一個事實。他們中學時可能有過這樣的作業,練習或僅僅是抄寫。在放著最新的唱片或演著電視的背景下,做這些作業是可能的。經過一段時間后,這些學生覺得自己肯定能用同樣的方式做所有的工作――日常工作或解決問題的工作。證據卻表明了相反的結論。
例外會誤導你
典型的情況是,當要求學生們拿出關于干擾物的證據時,他們提出自己的表兄弟、朋友或同學能在紐約的"中央火車站"學習,而且考試可以得"全優"。當然,有證據表明動機在克服干擾物的影響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個人的注意力范圍也有相當大的區別。這些事實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解釋一些個別人能用低效的方法做得很好。一些例外的人在不利條件下做得很好的事實不能證明在同一方式下你也是例外的假設。如果你避開那些已知的妨礙一般學生的干擾物,你的成功機會就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