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攔路虎—英漢表達差異

四、英語另一個顯著特點是被動句多。英語重物稱,常常選擇不能施行動作或無生命詞語作主語,由于這些“無靈”物稱充當主語,使得被動句大興其道。在英語被動句里,不必強調動作施行者,就將其置于句尾由by連接;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動作施行者,就干脆將其省略。相對而言,漢語習慣于人稱化表達,主語常常是能施行動作或有生命物體,所以漢語中主動句多。請看例句: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there is a fir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liver.長期以來,大家知道心臟與肝臟關系是最主要。
The fam ous hotel had been practically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大火幾乎使這家有名旅館全部毀滅。
They were given a hearty welcome.他們受到熱烈歡迎。
五、英語又一顯著特點是其豐富時態。不同語言具有不同時態,有語言甚至很少或沒有時態,漢語基本上就是借助詞匯來表示各種時間和動作,漢語動詞除了只有“著”、“了”、“過”若干說法與英語進行時、完成時或過去時相對外,別無其他與英語相對應時體形式;而英語不僅有時態,而且種類繁多(共有16種時態),區分細微,習慣性強。英語就是通過這些固定語法手段將動作進行過程與狀況描繪得更準確更精細,有時甚至能表達說話人感情色彩。如:
You're always asking me such questions!你老是問我這樣問題。ㄓ矛F在進行時表示厭煩)
I am now living in a very pleasant flat.我現在住在一間非常舒適公寓里。(用現在進行時表示滿意)
所以,傳遞同樣意思,英語只要選用合適時態就可以了,漢語則必須使用詞匯手段。又如:
It has been noted that those who live, or have lived, in the shadow of death bring a m ellow sweetness to everything theydo.人們已經注意到大凡受到死亡威脅人或是死里逃生人對于他們所干任何事總是興趣盎然。
六、從詞匯方面講,英漢兩種語言也有很大差異。就詞組而言,英語中詞組或短語可謂林林總總,豐富多彩,有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不定式短語與獨立結構等,它們語法功能不一而足,可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與表語等。如:
Marriage may be compared to a cage: the birds outside despair to get in and those within despair to get out.婚姻好比鳥籠,外面鳥兒想進進不去,里面鳥兒想出出不來。(不定式短語to get in,to get out作狀語)
I am utterly in the dark about the matter.我對這件事完全不知道。(介詞詞組in the dark作表語)
Christmas is coming up.圣誕節就要到了。(動詞短語come up作謂語)
相比之下,漢語更偏重以單音節或多音節單詞為其基本句法成分,而且其短語用法十分有限。
語言形成與發展深受本國、本土、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各方面影響,英語、漢語也不例外。英語中某些詞含義并不完全與漢語對等,比如lover這個詞,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愛人”(丈夫或妻子),其實在西方lover指是情夫或情婦;再比如First Lady,在英美等國指是總統夫人或州長夫人,而在中國常會被誤解,認為是“原配夫人”,說不定還會有“二奶”、“三姨太”之類;又如intellectual這個詞,在英美等國其范圍較小,只包括大學教授等有較高學術地位人,不包括普通大學生,而多數中國人認為intellectual就是“知識分子”,而且漢語中知識分子所指范圍很廣,大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生、醫生、工程師、翻譯人員以及一切受過大學教育人都可以稱為知識分子。
此外英語中許多詞常常一詞多義,它們所表達各個含義,分別與漢語中幾個不同詞或詞組相對應,所以,在用英文寫作時,一定要慎重地選詞用詞,以期貼切地表達思想。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了解英漢表達各種差異,才會胸有成竹,下筆有神,行文流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