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太陽的活躍度不如類似恒星
一項新研究表明,太陽在亮度和強度上的變化似乎比其他類似恒星要少得多 。
上周,研究人員報告了他們對369顆恒星的調查結果 。他們從表面溫度、大小和自轉角度等方面將每顆恒星與太陽進行對比 。他們發現,平均來說,其他恒星的亮度變化是太陽的5倍 。
有關這項研究及其結果的報告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
這篇報告的首席作者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文學家蒂莫·萊因霍爾德 。他對路透社表示,亮度波動由恒星表面的黑點在視野內外移動所引起 。
萊因霍爾德表示:“太陽活躍度的直接衡量指標是其表面太陽黑子的數量 。參數與太陽類似的恒星,波動卻是太陽的5倍,這一發現令人驚訝 ?!?br />太陽主要由氫和氦組成,是形成于45億年前的一顆平均大小的恒星 。太陽的直徑約為140萬平方千米,表面溫度為5500攝氏度 。
研究人員將類似恒星的科學數據與太陽活躍度的歷史記錄進行了比較 。這些記錄包括大約400年的太陽黑子觀測數據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一份約9000年的數據,該數據基于與太陽活躍度有關的樹木年輪和冰堆積的化學元素變異 。這些記錄顯示,太陽的活躍度并不比現在高太多 。
研究人員表示,與太陽黑子有關的磁場活動增加可能導致影響地球的地磁事件 。舉例來說,太陽大氣層外層大量釋放的等離子體(帶電粒子的集合)可能會給衛星和其他通信設備帶來問題 。其他電磁活動也可能導致這類問題 。
太陽所經歷的變化不如其他恒星多這一發現,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 。
更加活躍的太陽可能對地球的地質和古代氣候產生更大影響 。萊因霍爾德表示,“過于活躍的恒星肯定會改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因此,與一顆相當無聊的恒星一起生活并不是最壞的選擇 ?!?br />他指出,這些發現不排除太陽也許處于平靜期的可能性,太陽可能在未來變得更加活躍 。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沒有跡象表明太陽的活躍度將在短期內增加 。
他們在聲明中表示,“在過去的十年里,太陽一直表現出相當弱的活躍度,即使以太陽的低標準來衡量也是如此 。對未來11年活動的預測表明,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改變 。”
布萊恩·林恩報道 。
譯文為可可英語翻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